【知足不辱】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知足不辱意思是說知道滿足就不會受到垢辱,語見老子〔道德經〕第四十四章。
這句話最好連上上文來看,上文說:「名與身孰親?
身與貨孰多?
得與亡孰病?
是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
前面用問話式:聲名和自身兩者那一個最親?
自身和財貨那一個更重要?
得與失那一個病更多?
然後說「過分的珍愛,必然引起很大的耗費;
收藏的太多,必然有更多的亡失。」
如果知道身外之物都不足珍惜,不刻意追求,便能知足,能知足便不會引起不必要的垢辱。
老子一貫的認為多欲是人類社會的禍亂之源,當權主政的人如果多欲,想擴張領土,不惜對外挑起戰端,侵略征服,而致殺人盈野;
對內則為收集財貨,橫徵暴斂,使致民不聊生。
平常人如果多欲,則不免貪財好貨,欲念無窮,貪婪的後果,往往身敗名裂。
由此可見人類之所以不免於戰爭,社會之所以不免於暴戾,都是出於多欲的痛,對照〔道德經〕第四十六章所說:「罪莫大於可欲(或作「多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常足矣。」
可以更明白老子的意思。
事實上人類的罪惡的確多出於不當或過多的欲望;
人類社會的禍亂不幸,追根究柢,多是出於人性的貪婪和不知足;
罪過犯行,往往出於貪得的動機。
為了矯治人性的這項弱點,人當減少欲求,能知足則不必妄求過求,自身不役於物,便是真正富足的人,所謂「知足者富」(第三十三章)就是這個道理。
大致來說「知足不辱」、「少私寡欲」與「不爭無尤」都是老子用來矯正人性貪婪、欲求無厭的良方,是值得參悟自省的。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