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知北遊]】 [打印本頁]

作者: 豐碩    時間: 2012-11-21 22:56
標題: 【[知北遊]】

[知北遊]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知北遊〕是〔莊子〕書中的第二十二篇,其中「知」字是假託的一個名字,可以當做原字解,也可做「智」字看;

 

古代「知」字也做「智」字解,要從上下文把握其意義。

 

此篇以一個名「知」的人遊歷到北方,先是碰到「无(同無)為謂」(名字是「無可說」之意)問到道的問題開始,其後又依託了幾個人的問答,主旨在闡釋老莊以來的道家思想。

 

篇中用「知」「北遊」的意思,因其時從「中原」看來,北方是「幽冥」之地,深遠難知,象徵對道的探討,要進入隱晦深遠的層次。

 

文中說「知」首先碰到「无為謂」,問他「何思何慮則知道,何處(意為處身)何服(意為做或行事)則安道,何從(依循)何道(言說)則得道?」

 

連問三次,「无為謂」都沒回答,不是不想回答,而是不知道如何回答。

 

於是「知」回到白水之南,登上「狐闋」(白水指純潔明白,狐闋指狐疑空靜),看見了「狂屈」(人名,意指張狂妄為),問他同樣的問題,狂屈說:「我知道」,然而卻在張口欲言的時候,忘記了所要說的話。

 

(文中說「忘其所欲言」,後來陶淵明詩句「欲辯已忘言」可能即援引此句之意。)

 

「知」不得已回到首都去問黃帝,黃帝說:「无思无慮始知道,无處无服始安道,無從無道始得道。」

 

頗為近似「有生於無」,道始於無的主張。

 

「知」接著問黃帝,我們知道,而那兩人不知道,誰是對的?

 

黃帝說:无為謂「真是」(完全對),狂屈「似之」(近似對),我和你就差得遠了,後面引用了老子的話:「夫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故聖人行不言之教。」

 

(參見「不言之教」)以下又引了頗多老子的話,以釋「無」和「無言」。

 

下文中有:「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孰知其紀?

 

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若死生為徒,吾又何患?」

 

是釋莊子「死生一也」的意旨。

 

接著說:「故萬物一也。

 

是其所美者為神奇,其所惡者為臭腐;

 

臭腐後化為神奇,神奇後化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氣耳。」

 

是說神奇和臭腐的相對性和循環性;

 

後來「化腐朽為神奇」的成語便出於此。

 

篇中又載東郭子問莊子「道惡乎在」(即道在那裡)?

 

莊子說:「无所不在。」

 

東郭子希望莊子指出道所在的名稱,莊子說:「在螻蟻」,東郭子說:「道所在的處所怎會這麼卑下?」

 

莊子說:「在稊稗」,東郭子說:「那不是更卑下了嗎?」

 

莊子說:「在瓦甓」最後則說:「在屎溺」莊子解釋說,因為東郭子所問的不是道的實質,所以才愈回答愈卑下,因為愈在卑下之處,愈能確定事物的狀況,叫做「每下愈況」,是這個成語的

 

出處:。

 

(參見「每下愈況」)莊子回答「道」無所不在,似乎有「汎道論」的色彩,但從老子主張道是一切的根原,所以萬物無不在道之中,既或是人們所認為的微不足道、以至唾棄之物,也在道中。

 

這個主張,如同宋明理學家主張的「理無不在」一樣。

 

其「每下愈況」一語,是說市場中要確定豬的肥瘦,越往下腿踩愈明白,下腿若有肉,自然堅實,表示是真正的肥豬。

 

「每下愈況」後來被人寫成「每況愈下」,意義還說得通,但與莊子中的文字便有了出入。

 

〔知北遊篇〕用了許多附託人名的問答,都不出老莊的思想,其中出現了「形若槁骸、心若死灰」;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郤」(郤同隙,即讀如隙,意亦同)是後來常用的這些成語的

 

出處:。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