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拉什萊】 [打印本頁]

作者: 豐碩    時間: 2012-11-21 21:59
標題: 【拉什萊】

拉什萊

 

Lashley,KarlSpencer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拉什萊(1890~1958)是美國早期的行為心理學派學者,以研究大腦功能區位聞名。

 

是華生(J.B.Watson,1878~1958)在約翰霍布金斯大學(JohnsHopkinsUniversity)的學生,於一九一五年獲得哲學博士學位,先後任教於明尼蘇達大學(1917~1926)、芝加哥大學(1929~1935)和哈佛大學(1935~1952),並在約克斯靈長類生物學實驗室(YerkesLaboratoryofPrimateBiology)工作。

 

拉什萊曾擔任多項職務;

 

在教職方面,自一九一七年起歷任講師、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

 

也曾擔任行為研究基金會(BehaviorResearchFund)研究心理學家、神經心理學研究教授、蒙特利爾神經臨床實驗室(MontrealNeurologicalClinic)的哈福林傑克森紀念講座(HughlingsJacksonMemorialLecturer)、普林斯頓大學維努森講座(VanuxemLecturer)、美國跨部會衛生組織(UnitedStatesInterdepartmentalHygieneBoard)的研究員、約克斯原始行為實驗室(YerkesLaboratoriesofPrimateBehavior)主任及名譽主任。

 

此外,他也擔任〔基因心理學期刊〕(JournalofGeneticPsychology)、〔生物學評論季刊〕(QuarterlyReviewofBiology)、〔基因心理學刊〕(GeneticPsychologyMonographs)等的副主編、美國心理學會與美國自然主義者學會(SocietyofAmericanNaturalists)的會長。

 

獲國內外學術界各項殊榮、獎項不少。

 

拉什萊在獲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哲學博士學位之後,服務於華盛頓的官辦精神異常醫院;

 

這一個時期他設計一種跳板與儀器來研究老鼠的操作制約行為。

 

他把老鼠放在一個小跳板上,然後強迫它跳過兩扇門。

 

每一扇門標示有一種刺激,如垂直線或水平線;

 

如果老鼠跳對了門,它可以找到一些食物或其他增強物;

 

如果老鼠跳錯了門,則發現門是關閉的,而撞了一鼻子灰,掉到網子裡。

 

為了避免老鼠可能養成對某種位置有所偏好,拉什萊的設計是隨機變換左右門位置。

 

他歸納實驗結果,於一九二九年發表〔腦功能與智力〕(BrainMechanismsandIntelligence)一文;

 

他發現隨迷津的困難度、腦傷害程度越提高,則老鼠犯錯率亦隨之急速提高。

 

這項對學習與腦功能的相關研究,頗具價值,他指出一個生理心理學家可以研究學習與區別的神經基礎,他們可以透過行為技術予以測量,而不必觸及意識的概念問題;

 

並據以提出兩個重要原理:(1)總量工作:某些類型的學習是由整個大腦皮質完成的,而非每一心理功能均定位於皮質的特定部位;

 

(2)等功性:一個系統的某些部分能接替另一些部分的功能,等功性主要涉及視覺及聽覺等感覺系統。

 

拉什萊以行為觀點解釋意識,大體上與華生的觀點相當一致;

 

不過,他不採用意識的概念和內省的方法。

 

華生認為腦是一個「神奇盒」(amysterybox),但拉什萊只對純粹探究腦的自然的功能感到興趣。

 

他與法蘭茲(S.I.Franz,1874~1933)共同研究,發展出兩個大腦功能運作的原則:大量行動(MassAction)和等位(Equipotentiality)原則。

 

前者以貓走迷宮的實驗來說明。

 

拉什萊先訓練貓學會逃出迷宮,再切除其大腦皮層的一些部分,又放回迷宮中,結果發現貓無法走出迷宮;

 

然而已切除部分大腦皮層的貓經過訓練,又學會逃出迷宮。

 

這個實驗和另外的一些實驗都顯示:學習不是依賴大腦內某些特殊的神經聯結,而是隨著大腦皮質受到破壞的量的多寡而定,但與大腦受破壞的部位無關。

 

至於「等位」原則,是強調腦的每一部位與其他的任何部位同等重要。

 

如果腦的一些部位被切除,其他的部位可以取代其功能。

 

如老鼠的大腦視覺區被切除後,老鼠依舊能區別光的強度和循著光而走。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