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決心理】
PsychologyofDecisionMaking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取決心理是人類面對各種可能的抉擇,依理性衡量,以採取有效行為之心理狀況。
人類由於冒險取勝的心理,往往希望從「機緣巧合」上得到利益,有些人會將所投注的目標,依理性、應用統計衡量實驗資料,以求發現有效益的決定,有些人則未必然。
探討作決定時合乎理性衡量程度之心理狀況的學術即為取決心理。
實驗取決心理基於兩個概念,其一是效用;
其二是機率。
效用是對由決定而生的結果的主觀價值觀點;
機率則是所期望結果出現的可能性數值。
取決心理的實驗導源於諾伊曼(JohnvonNeumann),於一九四四年與其同伙出版一本名為〔賭賽與經濟行為論〕(TheoryofGamesandEconomicBehavior),以為效用可以用數目衡量;
且認為人有理性,可以從取決的心理狀況衡量主觀的數值。
又從機率論的根源看,「賭注」可以與其「誘惑力」相比,因為照機率論說,一個期望或期望值是一次賭注輸贏的平均數,要確定這個數值,即是計算每次投注的結果,累計若干次後,便可看出「投注正確」的數目。
在社會事業中,保險即是投注性的。
依業務性質,保險業者勢必以盈利為目的,即必須計算其投保收益高於賠償數值,以決定投保費率。
此種行業乃是正當行業,自不能以賭注行為視之。
在此類行為中,投注者往往著眼於效用,即是重視「主觀價值」,將此價值寄予最高的期望,而不計及客觀價值或金額。
期望心理表現在有所取決時,往往以如何得到所想要的為首要考慮條件,如投注者在投注時,所想望的是最高的獲得數,卻忘記了失敗的機率與成功的機率相等,各占二分之一;
而且這種機率數值是在無數次累積後的結果。
在實際投注時,是結果出現前的理論數值,若只試驗一次,便只有成功或失敗,更沒有可以改變的結果出現。
於是此時的心理狀況,便不再是理性的,而只是為希望所獨占的非理性狀況;
尤其不熟悉機率論者,只以主觀的實用價值、即投注正確時的獲得為著眼點,便不計及投注正確的可能性。
實驗者以投注的誘惑力試驗投注心理,例如倘設定出現x為成功,可得若干獎金,否則投注者將賠若干數目;
又設定投注正確的數與賠數因投注數而增減,則可能有不同的投注方式。
第一,投注獲得數與賠償數相等;
第二,獲得數高於賠償數;
第三,投注正確則有得,但失敗卻無失。
如是投注者的心理,不但受正確與否的影響,而且以得與失的數目為計算的要項,兩個因素使投注者專注於得失,不復做理性的估量,幾乎完全寄託在機緣上,而機緣卻與機率論無關,即是只希望「碰巧」的出現,把期望值(獲勝的可能)提到最高程度,心中已經沒有理性成分;
只有在投注無論正確與否,所失有限時,才有理性成分出現。
實驗者曾從這項實驗依機率論設定計算公式(因結果並無定論,其公式從略),但發現不能確定取決心理的固定趨向,因而也不能估計人在取決時應用理性的指標,因為參與實驗的受試者,個別差異特別顯著,缺少多數近似一致的現象。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