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能心理學】
FacultyPsychology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官能心理學視心靈為多種官能或能力的集合體。
早期希臘哲學中即出現心靈能力見於日常生活之說,如說某人能「強記」即指其人記憶力強,或讀書能「過目不忘」,即視記憶為心靈的一種官能(以心靈為器官,記憶為一種心靈能力)。
亞里斯多德(Aristotle,384~322B.C.)的論述中,即將心理學涵蓋在哲學中,如其〔論靈魂〕(DeAnima,OntheSoul),所持的即是官能心理學的論點。
但亞氏以為心靈位於「心」(heart),與後世認為心靈功能在大腦不同。
中世紀時奧克漢(W.Ockham,1285~1349)卻不認為心靈是各種官能的總匯,而是有多種能力,記憶即是一種能力,不須在心靈中有一特別的單位專司記憶。
近代哲學家笛卡爾(R.Descartes,1596~1650)主張心靈為不可分的整體,而確定心靈的官能為無可置疑的思考作用。
洛克(JohnLocke,1632~1704)提出心靈如白板之說後,引起後來的哲學家討論何者為心靈的先天能力、及何者為學習而得的問題。
明確的官能心理學派為蘇格蘭哲學心理學家,出現於十八世紀末至十九世紀早期。
其中最著者首為萊德(T.Reid,1710~1796),列舉出三十一種心靈官能,如語言、感恩、義務、記憶等。
其弟子司特羅德(D.Steward,1753~1818)增加至四十八種心靈能力,如荒謬感(senseoftheridiculous)和道德品味(moraltaste)等。
同期蓋爾(F.J.Gall,1758~1828)認為心靈和大腦是平行器官,官能有個別差異,見於親子之愛、自衛能力和仁慈等。
蘇格蘭官能心理學說傳至美國,曾流行了一段短暫時間。
在英國為聯念主義吞併;
在法國為物質主義超越,至二十世紀式微,其他學說興起後,遂成為歷史事跡。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