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板印象】
Stereotype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刻板印象英文stereotype原為印刷用語,指一種用以快速印刷報紙的印刷模板。
由於用同一個模板印出來的內容千篇一律,李普曼(WalterLippman)用其為解釋現代社會現象。
他認為受現代大眾媒體影響的社會大眾,容易變成憑藉大眾媒體所提供的刻板印象認知世界,解釋社會現實。
這種認知是經過刻板印象扭曲之後的認知,不一定客觀而真實。
這種對世界不正確認知而生的行為,不一定能達成行為者之真正目的,也不一定符合行為者的真實利益,僅可能符合提供刻板印象者的利益。
刻板印象通常是指一個團體(包括民族、種族、省籍或宗教團體等)成員所共有的認知架構,由此架構對其他團體成員之性格特徵、形成沒有事實根據且過度簡化的意象或心象。
每一民族對其他民族之性格特徵,多少存在著刻板印象。
如認為日本人尚武、好戰、善模仿,英國人愛面子、有紳士作風,法國人熱情、浪漫,德國人理性、冷靜、具科學頭腦等。
這些刻板印象將原本極複雜的民族性格過度簡化、過度概化或以偏概全,以致產生對事實扭曲的認知,不僅缺少客觀,而且忽略每一民族內部所存在的重要個別事實。
因此,以對一個團體之刻板印象來判斷該團體個別成員之性格時,必然有誤。
除種族或民族之外,如省籍、黨派、性別(如對女性之刻板印象為依賴、主觀、情緒化)、年齡等團體,也會成為刻板印象之對象。
刻板印象容易成為種族偏見。
特別是多數人團體對少數人團體所有的消極刻板印象,對少數人所造成的傷害很大。
如美國白人持有黑人又髒、又懶、又笨且不誠實等消極刻板印象,可能是使美國境內黑人長期處於不利地位的一個重要原因。
刻板印象一旦形成,便不容易改變,縱然面對反證,也不易接受。
因為一個團體對另一團體所有的刻板印象有助於該團體成員的團結。
而且使用刻板印象以認知不熟悉的外人,也符合認知的經濟學原理可以節省時間及精力。
弱勢團體的地位的改善,有賴於優勢團體對他們的消極刻板印象之消除。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