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李佳白】 [打印本頁]

作者: 豐碩    時間: 2012-11-20 10:45
標題: 【李佳白】

李佳白

 

Reid,Gilbert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李佳白(1857~1921),為美國傳教士,畢業於紐約神學院。

 

早年受其父影響,學習華語華文;

 

其父認為「中國儒教天人之辨,析入精微,為理性學者,未對中國經傳作精深研究,不能窺聖賢堂奧,更不能通彼此情性」,故令佳白習中國語文。

 

李佳白於光緒九年(1883)奉長老會命來華,宣教山東,便開始注意中國社會問題,曾上〔河工策四條〕;

 

光緒十九年返美。

 

甲午年,聞中日戰起,再度前來;

 

他重來的目的是要勸中國變法圖強,於光緒二十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拜會翁同龢,共商變法。

 

光緒二十一年(1895)秋,李提摩太(RichardTimothy)入都時,李佳白因與他同懷「思效一得之愚,冀蓄三年之艾」的心情,決定加強鼓吹,乃晉謁當軸鉅公,又與詹科道諸君游,上下其議論。

 

李佳白自撰〔上中朝政府書〕,提出養民、教民、和睦、武備諸大端。

 

年底又將〔探本窮源論〕、〔籌款論〕、〔鐵路宜博考善法說〕等文進呈總署。

 

除上書外,他陸續發表的文章亦很多;

 

其中若干並分送當局。

 

當李佳白拜會恭親王時,曾面呈所撰之〔創設學校議〕;

 

文內首論學校的重要,辨明學問非為功名,乃為求知與造福人群。

 

他並介紹新學的種類,建議設立新學的方法,進而籌議改革學制及考試制度諸事。

 

復將廣學會出版的書籍轉贈總署,〔中東戰紀本末〕即為其一。

 

他又恐晉謁當道,直陳管見與著書立說不能發生大效,乃決意創立尚賢堂,實事求是,以期培養人才;

 

光緒二十三年,總署給予執照,以示讚賞。

 

由此亦可看出李佳白在北京的活動情形,曾得到不少中國官員的支持,李鴻章即為其一。

 

對當時的官僚作風,廣學會人士的批評,貪汙腐化太盛,李佳白於〔探本窮源論〕中,認為「弊病之根,為貪財利己所致」。

 

對於民主,李佳白更認為一切政事,以「求民之益」為主。

 

對於變法圖強,李氏希望有以報答中國地主之誼,「余居中國十餘年,言語、飲食、衣服、居處,無非華也,亦既自視華人矣。

 

履華之士,即受華之惠,每思披肝瀝膽,有以報稱。

 

……願為借箸之籌者,誠以中國情形,水深火熱。

 

一國不振,強鄰並爭,億兆黎民將無安枕之日,君相亦多肝食之虞。」

 

李氏因為感激中國,故極力拯救中國,嘉惠華人。

 

光緒二十一年的〔上中朝政府書〕強調:一、養民有要;

 

二、教民知本;

 

三、和睦有序;

 

四、「武備亟講。

 

翌年六月,他又作〔改政急便條議〕,提出八事:即重農以裕民食,建學以儲人才,取才以獲實用,專任以定趨向,制祿以勸官吏,設法以勵操守,舉善以公仕路,經武以備不虞。

 

其他尚有光緒二十一年所提出之〔創設學校議〕,光緒二十三年的〔中國宜廣新學以輔舊學說〕等專論。

 

出使德國大使呂海寰於奏摺中,曾評李佳白所撰〔民教相安義〕態度公正,議論易為人接受。

 

李佳白對中國文學、哲學均有深刻的研究,並提倡國際主義,以溝通中國各派思想,融合中外民族意見為己任,對中國的教育改革及變法運動都有卓著的貢獻。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