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李顒】 [打印本頁]

作者: 豐碩    時間: 2012-11-20 10:44
標題: 【李顒】

李顒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李顒(1627~1705)字中孚,清陝西盩厔人;

 

山曲曰盩,水曲曰厔,學者因而稱他為二曲先生。

 

二曲一生倡導講學,與孫奇逢、黃宗羲並稱為清初三大儒。

 

康熙四十二年(1703)帝西巡至關中,欲召見二曲,有所諮詢,二曲以死相拒,不肯往見,地方官以其著作進呈,帝親書「關中大儒」四字相贈,可見清廷對二曲之重視。

 

二曲幼時,其父李可從隨明軍進剿李自成,在河南襄城被圍,城破,可從被殺,二曲隨母在家鄉貧苦度日,常三餐不繼,家無寸土。

 

母歿,二曲赴襄城尋其父遺骸,因年代相隔已久,無從尋覓,只能掘取義冢旁一塊泥土歸葬,時襄城守令感其孝,擬為其父立祠,並以同時死難者附之。

 

造塚期間,二曲抽空應常州太守駱鍾麟邀請,前往江南講學,在常州、無錫、江陰、靖江等地明倫堂主講,聽講者甚眾;

 

駱氏並為建延陵書院,歸陝西,又主講關中書院。

 

二曲嘗在家築一土室,荊扉反鎖,不與外界交接,並多次固拒清廷徵召,甚至以死相拒,不僅表現其品德操守,且保存了民族氣節。

 

二曲致力於研究學問,對經傳、史志、百家之書,靡不觀覽。

 

其前期思想,側重經世致用、經濟之學,著有〔帝學宏綱〕、〔經筵僭擬〕、〔經世蠡測〕、〔時務急著〕,惜後自行焚棄,未留存。

 

後期思想側重義理心性、反身悔過之學,著有〔十三經注疏糾謬〕、〔二十一史糾謬〕、〔易說象數蠡測〕等;

 

唯這些著作二曲認為無益於身心,亦未傳世。

 

現在傳世的〔關中李二曲先生全集〕四十六卷,是他的講學記錄、性理論說、書信、雜著等,以及他本人的傳記,另尚有他口述弟子王心敬筆錄的〔四書反身錄〕八卷。

 

二曲以悔過自新為入德之基,一切反身求己,言言歸於實踐,對高談性命標榜門戶者,痛下鍼砭。

 

論學雖兼取程、朱,而實以陸、王為主體。

 

關中鄭重為〔二曲集〕作序時指出:「先生以理學倡關中,以躬行實踐為先務,自人倫日用、語默動靜,無一不軌於聖賢中正之說,而尤以悔過自新一語為學者入德之門;

 

建瓴挈綱,發矇起瞶。

 

學者或親受業於先生,或聞先生之緒余而私淑向往者幾遍天下也。」

 

二曲曾提出學術最切要的宗旨,門人白煥彩(含章)命之曰〔學髓〕,並為之作序;

 

此書為二曲口述,煥彩筆錄,書中之圖則為二曲自繪。

 

後門人王四服、張珥亦分別作序;

 

另門人王化泰(省庵)又作〔學髓跋〕,說明其內容概要及成書經過。

 

王四服在序中,把學問分為三等:以博通經史的經濟之學看作學術之末,是膚,是最淺近的;

 

把道德修養看作是學術之本,是骨,但還不是髓;

 

只有求安身立命之旨,才是骨中之髓,才算求得了根本。

 

二曲把人的根本、人生本原,命之曰「靈原」,他認為「通天地萬物、上下古今,皆此靈原之實際」。

 

他所說的靈原,其實也就是心體,是超形象的,言其量,無所不包,言其明,無所不燭。

 

他又認為心體雖然虛寂,而念慮則不斷起滅。

 

念慮有有意與無意二種:他認為有意為善,有為之為,雖善亦私,必須無念之念,即不帶物欲的念慮,才完全符合天理。

 

二曲要學者固守本真,不要隨境遷移。

 

他所說的境,包括聲色貨利、人情逆順、窮通得失、毀譽壽夭,能固守本真,復其本真,才是「大勇」。

 

以上是二曲〔學髓〕的本體之學,以下還有功夫之學。

 

二曲的功夫之學,其起點為齋戒,為靜坐。

 

要動靜咸宜,靜而虛明寂定,為未發之中,動而虛明,寂定為中節之和。

 

靜坐功夫到家後,能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呈現湛湛澄澄、內外無物的境界。

 

達此境界就能離生死、超脫聖凡,而臻於永恆、絕對的境地。

 

否則即使博盡古今典籍,著作積案充棟,都不能算學,只可說是玩物喪志。

 

二曲認為人性源於天地之理,至善無惡,但為氣質所蔽、情欲所牽、習俗所囿、時勢所移,以至成為卑鄙乖謬之小人。

 

譬若明鏡,蔽於塵垢,而光體永在,只要刮磨洗剔,依然光明瑩潤。

 

二曲認為人不論聖賢貴賤,精神品質的基礎都是一樣。

 

他告誡人們不要被自己的社會地位縛住,要立志,要自立自奮,卓然不拔,要反身悔過自新,加強心性修養,以取信於人。

 

二曲勉學者當勇猛振奮,自拔習俗,務為體用之聲。

 

二曲認為〔大學〕中開首三句話,其中明明德是體,親民是用,格、致、誠、正、修是明明德的具體內容,齊、治、平是教育新民的具體內容。

 

二曲強調明體適用,指出:「明道存心以為體,經世宰物以為用,則體為真體,用為實用。」

 

二曲認為適用之學,應重視農耕、水利,並向泰西取法,這在當時是很精卓的見解。

 

二曲學說中也特別重視「慎獨」,他所說的慎獨是要時時保持一念之靈明的湛湛澄澄,不為感情與外物所移。

 

要反身自省,時時體認貫徹實踐。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