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完形心理學】 [打印本頁]

作者: 豐碩    時間: 2012-11-20 10:03
標題: 【完形心理學】

完形心理學

 

GestaltPsychology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完形心理學是完形心理學派的觀點。

 

這派觀點對人類知覺方面的研究有很大的貢獻。

 

其主要觀點是:一個人所產生的知覺經驗受刺激訊息的組型所影響。

 

這個說法是十九世紀末的完形心理學派的學者所提出,「完形」是指「形狀」或「組合」。

 

完形的涵義是說:部分的總和並不代表整體的知覺經驗。

 

德國心理學家魏泰默爾(M.Wertheimer)研究知覺與意識,反對結構主義或行為主義所主張的多個反應就可以形成整體的觀點。

 

他們認為知覺來自外在訊息,這些訊息可能是一個個分離的事物,但是我們對多個訊息所產生的知覺經驗卻是整體性的。

 

因為人們在接受訊息的同時,心理現象會將訊息加以組織。

 

這時的訊息就可能和原來客觀的訊息有所不同,因為這時的客觀訊息已可能被賦予某種意義,而形成個人特殊的知覺經驗。

 

完形心理學者曾做過許多的實徵研究,並歸納出「完形的組織法則」,包括:相似法則(lawofsimilarity)、接近法則(lawofproximity)、閉合法則(lawofclosure)及連續法則(lawofcontinuity)等。

 

這些實徵性的研究發現,人類的視覺建構似乎具有一種傾向,會很自然的將某些殘缺的訊息加以組合,形成一個整體的知覺經驗。

 

此外,柯勒(W.Köhler)曾經用猩猩進行頓悟實驗,將猩猩關在籠子裡,讓牠搆不著籠外的食物。

 

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嘗試各種方法,最後猩猩將棒子連接起來搆著食物。

 

柯勒的解釋是說:當遇到問題時,個人會去思考問題,了解情境中各項要素的關係後,產生了對整體情境的知覺經驗,因而解決問題。

 

例如,猩猩在發現棒子與食物的關係之後,頓悟出可用棒子構取食物。

 

於是棒子與食物不再是毫無關聯的兩個刺激。

 

二者已成為整個情境,是完形中不可分離的部分。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