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何廷仁】 [打印本頁]

作者: 豐碩    時間: 2012-11-20 09:23
標題: 【何廷仁】

何廷仁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何廷仁(1486~1551)初名秦,以字行,改字性之,號善山;

 

明江西雩縣人。

 

舉嘉靖元年(1522)鄉試;

 

至二十年,始謁選,除新會知縣,喜曰:「吾雖不及白沙之門,幸在其鄉,敢以俗吏臨其子弟耶!」

 

乃釋菜獻章祠而後視事,政尚簡易,士民愛之;

 

遷南京工部主事,分司儀真。

 

榷蕪湖稅,不私一錢,滿考即致仕;

 

三十年卒,享年六十六歲。

 

廷仁初聞陽明講學,慨然曰:「吾恨不得為白沙弟子,今又可失之耶!」

 

往見陽明於南康;

 

當是時學人聚會南贛,而陽明師旅旁午,稀臨講席;

 

廷仁即與中離、藥湖諸子,接引來學。

 

廷仁心誠氣和,不厭縷覼,由是學者益親。

 

復從陽明至越,廷仁接引越中,一如南贛;

 

陽明歿後,與同志會於南都,諸生往來者恆數百人。

 

善推演師說者,稱弘綱(黃洛村)、廷仁及錢德洪、王畿,時人語曰:「浙有錢、王,江有何、黃。」

 

廷仁論學務為平實,使學者有所持循。

 

嘗曰:「吾人須從起端發念處察識,於此有得,思過半矣。」

 

又曰:「知過即是良知,改過即是本體。」

 

又曰:「聖人所謂無意無情者,非真無也。

 

不起私意,自無留意留情耳。

 

若果無意,孰從而誠?

 

若果無情,孰從而精?」

 

或謂求之於心,全無所得,日用云為,茫無定守。

 

廷仁曰:「夫良知在人為易曉,誠不在於過求也,如知無所得無所定守,即良知也。

 

就於知無所得者,安心以為無得,知無定守者,安心以守之。

 

斯非入門下手之實功乎?

 

況心性既無形聲,何從而得。

 

既無定體,何從而守,但知無所得,即有所悟矣。

 

知無定守,即有定主矣。」

 

其言不為過高如此。

 

故閒談學稍涉玄遠,輒搖手戒曰:「先生之言,無是無是,南都一時之論,謂工夫只在心上用,才涉意,便已落第二義。

 

故為善去惡工夫,非師門最上乘之教也。」

 

廷仁闡述陽明四句教說:「師稱無善無惡者,指心之應感無跡,過而不留,天然至善之體也。

 

心之應感謂之意,有善有惡,物而不化,著於有矣,故曰,意之動。

 

若以心為無,以意為有,是分心意為二見,離用以求體,非合內外之道矣。」

 

乃作格物說以示來學,使之為善去惡,實地用功,斯之謂致良知。

 

又說:「天下之事,原無善惡,學者不可揀擇去取,只要自審主意,若主意是個真心,隨所處皆是矣。

 

若主意是個私心,縱揀好事為之,卻皆非矣。

 

譬如戲謔是不好事,但本根是個與人為善之心,雖說幾句笑話,動人機括,自揣也是真心。

 

但本根是個好名之人,則雖孝親敬長,溫清定省,自揣還是欺心。」

 

又說:「象山云:『老夫無所能,只是識病。

 

』可見聖賢不貴無病,而貴知病,不貴無過,而貴改過。

 

今之學者,乃不慮知病即改,卻只慮有病。

 

豈知今之學者,要皆半路修行者也。

 

習染既深,焉能無病,況有病何傷,過而能改,雖曰有病,皆是本來不染,而工夫亦為精一實學耳。」

 

又說:「天地萬物,與吾原同一體,知吾與天地萬物既同一體,則知人情物理,要皆良知之用也,故除卻人情物理,則良知無從可致矣。」

 

足徵其於陽明之學體認之深。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