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戲】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百戲」是樂舞雜技的總稱,起自秦、漢,集雜技、武術、幻術、滑稽表演、演唱、舞蹈等多種民間技藝的綜合表演,廣泛流傳在宮廷、貴族和平民中間;
由於包括許多不同的表演藝術形式和豐富的節目,所以稱為百戲。
漢武帝時因國力強大,外國及少數民族的藝人相繼來到中原,更豐富了百戲的內容,不但促進文化交流,百戲也更加盛行,表演規模宏大。
〔鹽鐵論‧崇禮〕載:「夫家人有客,尚有倡優奇變之樂,而況縣官乎!」
可見官、民皆以百戲娛樂賓客。
而百戲最具規模的仍屬皇帝在宮廷招待外國使節的集宴中所表演的。
如〔漢書‧武帝紀〕載:「元封三年春,作角抵戲,三百里內皆觀。」
角抵戲也是百戲中的一種,其規模之大,可以想見。
又〔漢書‧西域傳〕載:「設酒池肉林以饗四夷之客,作巴俞都盧、海中碭極、漫衍魚龍、角抵之戲以觀視之。」
可知漢之盛世時,常有招待外國使者及君長共同欣賞百戲的場面。
漢代百戲的表演項目十分豐富,規模可大可小,從張衡〔西京賦〕及畫像磚等均可了解百戲的大致內容。
分項來說有:(1)雜技:尋橦、跳丸、走索等;
(2)幻術:吞刀、吐火、易牛馬頭等;
(3)武打:棍舞、劍舞、刀舞、對打等;
(4)假形舞蹈:鳳舞、魚舞、龍舞等;
(5)舞蹈:巾舞、長袖舞、盤鼓舞、建鼓舞等;
(6)歌舞戲:東海黃公、總會仙倡。
上述節目大多來自民間和繼承前代傳統,如上古的模擬鳥獸、春秋之俳優表演、前代之女樂舞蹈等。
幻術則來自西域;
諸種表演技巧均富魅力及欣賞價值。
南北朝之後,百戲仍十分流行,有時被稱為「散樂」,是多種民間技藝表演的泛稱。
隋唐時代,由於音樂舞蹈已高度發展,而成為獨立的表演藝術,故百戲、散樂就作為雜伎、幻術等技藝的泛稱。
元代以後,又因戲曲興盛,百戲一詞漸少使用;
唯一些史籍中,為區別其與雅樂、燕樂之不同,仍把各種民間表演技藝泛稱為散樂、百戲。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