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行不義必自斃】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多行不義必自斃語出〔春秋左傳.隱公元年〕,意為一個人的作為經常違反義時,是自取滅亡。
傳中說魯隱公元年(西元前722年)五月,鄭莊公打敗共叔段于鄢,〔左傳〕的解釋是共叔段「多行不義,必自斃。」
此說的歷史背景是鄭武公娶中國之女武姜,生了莊公與共叔段。
莊公出生時難產,因此不得母親喜歡。
於是其母偏愛其弟共叔段,想立共叔段為國君繼承人,武公不允,莊公得以即位,共叔段恃母親寵愛,請求破格封於京城(為鄭國規定不得分封的地域),莊公暫時曲從,時人遂稱之為「京城大叔」。
由於共叔段自幼受母親溺愛,猖狂跋扈,不但擴張領土,廣納民眾,還整修城郭、聚積糧草、整編兵車,預備偷襲鄭莊公而奪位。
在其叛變後,莊公命子封率戰車二百輛去討伐,京城人民響應子封,共叔段不戰而敗,逃往鄢地。
莊公又進兵於鄢,共叔段投奔共國,終於戰敗被殺。
〔春秋〕記載「鄭伯克段於鄢」,〔左傳〕評論說莊公與共叔段原為親兄弟,而共叔段多行不義,自立門戶,與兄長勢同水火,莊公打敗他,故曰「克」。
是為多行不義必自斃的歷史典故,也顯示母親偏心溺愛而導致骨肉相殘的不幸事實,有教人重視倫理,不可徒逞私心私欲之意。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