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名實論〕】 [打印本頁]

作者: 豐碩    時間: 2012-11-20 06:25
標題: 【〔名實論〕】

〔名實論〕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公孫龍子〕的〔名實論〕是戰國時代公孫龍提出的一個論點,主旨在說「名」是用來稱謂「物」(實)的,應該正確的使名與實完全符合。

 

公孫龍說天地和其所生的東西都是物,如果每個物都固定在本身的狀況,沒有逾越,就是物之實。

 

若物之實就是確切本有的,沒有超脫空虛,則稱為「位」,即是界限;

 

倘若超越了界限,就不再是位,所以確切本有的(位其位)是「正」。

 

正是正其實、正其名;

 

同時也可矯正那些不正的。

 

如果名實相符,則一物之名便可指謂一物之實。

 

如果一個名不能專指一個物的實,這個名便不能用,因為這樣的名並不確切(當),用不確切的名必然會亂。

 

要名實相符,才算是正。

 

公孫龍這篇〔名實論〕,文字並不多,卻顯示了正名的意義,即是要名以符實,才是正確的名。

 

同時也反應出自春秋到戰國時期,有了名不符實的現象,現象是「假(ㄐㄧㄚˋ)名以亂實」。

 

孔子也曾說:「必也正名乎!」

 

主要的是從春秋時代霸國國君「假天子以號令諸侯」,霸君用「王權」之名以達到吞併諸侯的目的(霸國諸侯並無王權),是用了無實之名;

 

後來又出現弒父弒君等「名不正」的事實,卻都加上一個自行曲解的名稱,以致名實更為混淆。

 

「求名正」或「正名」成了當時有識之士急切呼籲的事。

 

此後名實不符,使得名辭和其概念內容(實)愈去愈遠,不但內容超脫,失了如公孫龍所說的「位」,甚至又加上許多曲解,和名的本意大相逕庭,這種現象在近年更加明顯,不僅造成錯誤觀念,而且成為學識和研究的一大障礙。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