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同儕團體】 [打印本頁]

作者: 豐碩    時間: 2012-11-20 06:20
標題: 【同儕團體】

同儕團體

 

PeerGroups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同儕」一詞,原指地位、價值、品質、能力等各方面都相同的人或物,蘊有一切平等之意。

 

因此「同儕團體」一詞,雖然學者們討論的重點或有不同,唯大家一致認為,凡年齡相同的人所組成的團體,就是同儕團體。

 

在這個團體之中,或許仍有附屬其內的次級團體,人與人間的友誼強度也可能互有差異,但所從事的活動卻大體相同,組成分子彼此平等,沒有聲望或地位的差別。

 

通常學者們在討論兒童及青少年的發展時,都會提到同儕團體的作用,認為同儕團體是社會化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因為其他的社會化單位,如家庭、學校等,大都是不同年齡、不同地位層級的組合,而同儕團體卻是兒童與青少年學習與相同年齡、相同地位的同性或異性接觸的第一個地方。

 

同儕團體的結構,除了年齡相同之外,在性別、社經地位、種族、休閒活動、興趣嗜好等方面,也有相當程度的近似性。

 

換句話說,同儕團體的組成,首先可能是因為「人口特徵」的相近,所以年齡、年級、性別、族群、居住社區、社會階層等相同的個體,比較容易組成同儕團體;

 

其次,「行為態度」的相似,如人格特質、社交習慣、教育抱負、生涯目標、休閒娛樂、用藥或偏差行為接近的人,也容易聚集成群。

 

當然,行為態度的相似,也可能是同儕團體本身發揮社會化功能的結果,所以個性相近的人彼此吸引,組成同儕團體之後,在日常交往的過程中相互影響,又進一步加強了他們在行為態度上的相似性。

 

同儕團體之中,一切社會化過程均在平等自由的氣氛下進行,個人在團體中所扮演的角色,所獲致的地位,通常為其實際成就的表現。

 

人際間不斷地交互作用,逐步建構出明確的權利及義務關係,使團體組成分子形成牢不可破的「我群意識」。

 

各個成員均須順從團體的價值體系,支持團體的活動模式,否則便會受到排斥或懲罰。

 

所以同儕團體具有社會支持與社會認可的性質,在娛樂之中,發揮相當程度的教育作用。

 

自兒童期開始,同儕團體即持續發展,可以說是一個終身的歷程,對於個體行為的影響,既深且遠,尤其是在青少年時期,同儕團體的壓力達到人生的最高峰。

 

研究顯示,兒童期的同儕團體,重視的是表面的平等與互惠,到了青春期,同儕關係的深度與廣度均急遽增加,為了掙脫對於家庭及成人的依賴,鞏固自己的獨立自主,青少年的同儕團體轉而強調情緒的投入、信諾與忠誠。

 

此一過程,約從十至十二歲開始,十四、五歲左右,友誼的強度與壓力達到頂點,至青少年後期約十六、七歲以後,順應同儕要求的行為,才逐漸平緩下來。

 

自斯而後,同儕或朋友關係仍是十分緊密,但開始容忍和欣賞彼此的人格與才能,體諒和尊重對方的獨立與自我,亦逐漸融入異性約會的求偶、婚姻及成家生涯。

 

人的一生,會加入許多不同類型的同儕團體,這些團體有些是正式的,有些則是非正式的。

 

正式的同儕團體包括學校中的班級團體、社團以及社會上的青年服務組織等;

 

非正式的同儕團體則可分為兒童期的遊戲團體、青少年期的知己、夥伴或幫派等。

 

經由各種不同的同儕團體及其下的附屬團體,相同年齡的社會成員能夠自由地運用自己的才能,實驗自己的觀念,從事各種判斷,探索各種角色,漸趨於社會成熟。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