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平等主義】 [打印本頁]

作者: 豐碩    時間: 2012-11-20 04:06
標題: 【平等主義】

平等主義

 

Equalitarianism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平等主義」是法國大革命時期自由派人士所提出之全民普遍平等的觀念。

 

在西洋教育史的發展過程中,如果英國的教育可以作為傳統貴族式教育的典型,則法國大革命時期所形成的教育可算是民主式的教育代表。

 

法國在革命以前,科學已蓬勃發展,使得人類對理性重新獲得自信;

 

而科學的新理性主義,也嚴厲地批判神所計畫的社會秩序,以及由之而生的社會、政治不平等現象。

 

經過批判之後,人們發現制度上的不平等,只是人類自設而非神的旨意。

 

因此,一般民眾的不幸與不公平地位,乃是由於不合理的社會措施所致;

 

這種不公平的現象,必須糾正過來,而平等主義遂亦因此而產生。

 

上述平等的觀念,可以在基督教教義中得到支持。

 

不幸地,由於教會與革命前的政治組織勾結,因此新的平等信念只有建立在理性的國家本質上,而無法植基於教育中。

 

如果不平等存在,那是由於不平等的教育所造成。

 

值得一提的是,教育之所以走這個方向,可以說是隨現代科學的誕生而來,只是種子下播太早而社會土壤還未能充分準備,因而無法提供養分使其萌芽。

 

這種教育論點,在法國大革命時期極為盛行;

 

其說詞不僅有一套優良的理論,而且似乎可予以證實。

 

法國大革命顯示了人類前所未知的領導才幹,使得那批堅持平等主義者深具信心。

 

平等觀念在聖法鳩(LouisMichelLepeletierdeSaint-Fargeau)向國民議會(NationalConvention)提出教育法案時達到高潮,並受到魯伯斯比(MaximiliendeRobespierre,1758~1794)的贊同。

 

這個法案建議男女學童都強迫進入同樣學校就讀,費用由公家負擔;

 

不僅學童都在同校念書,並且吃同樣食物,穿同樣衣服,接受同樣的教學。

 

不過法案並未能完成立法程序。

 

這種事實似乎說明,平等主義只可用來作為攻擊傳統權力濫用的武器,而無法拿它來作建設社會新秩序的工具。

 

新民主的教育理論,對教育的確有鼓舞作用,但實際上十九世紀的教育發展相當遲緩,甚至停滯不前。

 

新理論的興起,因為伴隨暴動而來,使得時人對於將平民從傳統的宰制中解放出來的主張,失去了原先的熱忱。

 

因之擴大教育機會的立法被擱置了下來,並且要將貴族的習性及累積了數世紀的偏見棄置一旁,也非一蹴可幾的事。

 

雖然全民的公共初等教育,在〔費利法〕(FerryLaws,1881~1886)通過後獲得認可,但這是基於法國國家主義的要求及工業化的需要而產生,也是由於投票權的擴大而獲致。

 

兩次大戰期間,中學學費減低甚至免費,但中學數量太少,所以激烈的升學競爭仍然淘汰了大多數的學生。

 

第二次大戰前夕,平民仍然等候政府及教育機構來決定他們的學習興趣;

 

社會中上下階級仍然彼此爭戰不休,由此可知,法國大革命在平等教育方面,並沒有得到完全的勝利。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