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以知養不知】 [打印本頁]

作者: 豐碩    時間: 2012-11-20 02:55
標題: 【以知養不知】

以知養不知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以知養不知」是莊子在〔大宗師〕(參見「大宗師」)中的話,文字是:「知天之所為,知人之所為者,至矣。

 

如天之所為者,天而生也;

 

知人之所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養其知之所不知,終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之盛也。」

 

首先這段話中,「以其知」和「養其知」的「知」字,有人以為等於「智」字,因為古代這兩字都用一個「知」字,這樣看比較容易把握文意,即是說「知」要根據「智慧」,人的智慧縱然高,還是不能「全知」,仍然有「不知的」,那麼就要用所知的滋養所不知的,能夠這樣做,可以終享天年,不致中道夭殂。

 

另一方面,如果把前一個「知」字還當本字看,可解作以所知的,滋養知中所不及知的,仍然可以說得通。

 

總而言之,能夠如此,可說是養生的一個方法。

 

不過實際上還不是這麼簡單,下文接著說:「雖然,有患,夫知有所待而後當,其所待者特未定也。

 

庸詎知吾所謂天之非人乎?

 

所謂人之非天乎?」

 

意思是說,雖然可以其知之所知,養其知之所不知,卻還有問題,因為另有條件、或所需要的對象或是狀況,即文中所說的「有待」,要具備必須的條件,或是有了對象,或是明瞭狀況,才能如此。

 

然而「所待者」是很難確定的,不能確定這些,便是「知」或「所知」中還存有疑義,回應到開頭兩句,便是「天」和「人」是否分別得當,即原來以為是「天之所為」的,可能出自人為;

 

原來以為是「人為」的,可能出之於天,能對兩者(天和人)確切分別,知之無誤的,才是知的最高境界,即文中所說「至矣」。

 

下文中說:「知天之所為者,天而生也。」

 

意指天生而自然,本出於「無為」,因無為便無所謂知或不知;

 

然後因無為而「無不為」,無論在作為或知的方面,都可說是極廣大而盡精微,都不是刻意有作而成的。

 

相對的,因為人有極限,有知有為,因而在侷限中生出「知」和「不知」的相對狀況,才不得不以其知之所知,養其知之所不知,是人不能和天相比之處,也是人不得不努力以求維持天年之處。

 

歸根結柢,莊子認為自然浩渺無垠,天生自然;

 

相對的人生有限,以有涯之生,求無涯之知,自以為是有所作為,卻不知是將自己置於困苦艱難的境地。

 

當然這個觀點在人生中也不能做為苟且偷安的藉口,而是應該敞開胸懷,以知養不知,仍然不失為養生之道。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