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心即理】 [打印本頁]

作者: 豐碩    時間: 2012-11-20 01:32
標題: 【心即理】

心即理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心即理」說係宋儒陸象山所倡,他曾說:「天之所以與我者,即此心也。

 

人皆有是心,心皆有是理,心即理也。」

 

此說後經陽明加以發揚光大。

 

所謂心即理,據〔象山語錄〕:「今之學者,只用心於枝葉,不求實處。

 

孟子云:盡其心,如其性,如其性,則知天矣。

 

心只是一個,某之心,吾友之心,上而千百載聖賢之心,下而千百載復有聖賢,其心亦只如此。

 

此心之體甚大,若能盡我之心,便與天同,為學只是理會心。」

 

象山勘透一切,直達本源,肯定吾人之心體甚大,與天相同,充盡吾之良心,發揮理性,便可知天,這種天人之學,便是聖賢之學。

 

象山讀古書至「宇宙」二字,當下體認「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又說:「東海有聖人出,此心同,此理同焉,西海有聖人出,此心同,此理同焉。」

 

足徵此心此理,超越時空,不受任何限制。

 

陽明於此,加以發揚,認為心之本體,即是天理;

 

又認為「心外無理」,天理只存在吾人本心之中,人一旦喪失本心,即喪失天理。

 

關於「心外無理」,陽明答學者所問:「天下無心外之物,如此花樹在深山中自開自落,於我心亦何相關?」

 

陽明說:「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你心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自形體外表來說,人與花是不同體的,但自「感應之幾」上看,人心與花同體。

 

蓋因沒有花,人就看不見花;

 

沒有人,花的顏色亦無從明白。

 

人之所以明白,乃因心靈的妙覺作用;

 

花使人明白,人亦使花明白。

 

這就是主客觀合一,不偏於唯心或偏於唯物,而是心物合一渾然一體的境界,也就是「心外無理」、「心外無物」、「心即理」的精義所在。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