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感應】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天人感應」是董仲舒發揮〔易經〕的陰陽學說,結合五行思想而創立的學說。
董仲舒把天看作宇宙人間最高的主宰,認為「天」是「百神之大君」,說「天者萬物之祖,萬物非大不生。」
又說:「為人者天也,人之為人本於天,……此人之所以乃上類天也。」
意思是說天創造了人與萬物,人的形體以及精神上的各種表徵,跟天自體相同,所以天人同類。
天人既為同類,自必互相感應;
據以建立其「大人感應」論。
董仲舒引申〔易經〕的陰陽學說,認為天的意志是通過「陰陽五行」來表現的。
「天道之常,一陰一陽。」
以陰陽為化生五行四時之二元;
天象之災變,人事之吉凶善惡,皆循是而生。
君主代天而治民,如行善政,則天降祥瑞,以示天之獎賞與授命;
如行暴政,則天降災異,以示警戒。
至於人民,也只有通過「天威」才能制約君主。
天人之間,賴彼此交通感應,協和統一,始能維持天人結構的均衡、持久與穩定;
故他在〔天人策〕中指出:「春秋之所譏,災害之所加也;
春秋之所惡,怪異之所施也。
書邦家之過,兼災異之變,以此見人之所為,其美惡之極,乃與天地流通而往來相應。」
因此「人道」本諸於「天道」,聖人乃法天而立道,使宇宙自然事物的運行與人間世事的統治秩序取得一貫,一切皆本諸「天意」、「天今」。
因此在教育上,仲舒主張承天之道以施教,說:「天令之謂命,命非聖人不行;
質樸之謂性,性非教化不成;
人欲之謂情,情非度制不節。
是故王者上謹於承天意,以順命也;
下務明教化民,以成性也。
正法度之宜,別上下之序,以防欲也。
修此三者,而大本舉矣。」
均不於其「天人感應」之論而立說。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