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論篇〕】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荀子.大論篇〕旨在闡發荀子的自然哲學與人生哲學。
通篇站在人本主義的立場,批判以天為人格神、能福善禍淫的傳統觀念(參見「天道」);
並譏誚戰國時代人們以罕見的自然現象(如慧星隕石,日月蝕等)為不祥之兆是迷信,進而申論天生人成、制天用天的道理。
此篇分別就以「天」為物理自然之天,以「人」為能參者的觀點,闡述荀子天人之分、天生人成之說。
1.自然物理之天:荀子以「天」為物理自然,其運行自有其一定軌跡,不受人事影響,說:「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凶」,「治亂天邪?
曰:日月星辰瑞曆,是禹桀之所同也……繁啟蕃長於春夏,畜積收藏於秋冬……得地則生,失地則死,是禹桀之所同也」,「天不為人之惡寒也輟冬,地不為人之惡遼遠也輟廣,君子不為小人匈匈也輟行」,皆在說明自然自有其運行法則,既不為聖王而存,也不為暴君而亡。
禍福興衰全繫於人類自身的治亂之道,而非出於上天的賜福降禍。
至於自然界偶然出現的異象,也是自然的,只是較為稀少罕有罷了。
可以稱怪,但不足畏,更不是上天示警或不祥之兆,〔天論篇〕中說:「星墜木鳴,國人皆恐,曰是何也?
曰:無何也,是天地之變,陰陽之化,物之罕至者也。
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
夫日月之有蝕,風雨之不時,怪星之儻見,是無世而不常有之。
上明而政平,則是雖並世起無傷也;
上闇而政險,則是雖無一至者無益也。」
也就是說治亂繫乎人,與天象無涉。
遇有罕見怪異現象可以稱怪,但是不值得驚恐。
真正值得驚恐畏懼的反而是人禍。
2.人為能參者:自然即無待而然、自己而然。
人生為自然的一分子,也有天生自然的秉賦官能。
人發揮天生秉賦,行治亂之道,若克服自然加諸於人的種種困境,即是參贊天地化育;
反之則辜負自然給予人的良好條件,必自陷於罪戾。
荀子就此在〔天論篇〕中詳加分析道:「不為而成,不求而得,夫是之謂天職」,天職是自然的職分,不待人為努力,自然而成。
人不必對天職詳加考察,也不必盡心用力,即是「不與天爭職」。
而「天有其時,地有其財,人有其治,夫是之謂能參」,人能參贊天地化育,發揮治道,即合於天地之才之道。
須知宇宙自然浩渺難知,但見其功能,難解其原理,所謂「列星隨旋,日月遞照,四時代御,陰陽大化,風雨博施,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不見其事,而見其功,夫是之謂神。
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無形,夫是之謂天功。」
天功展現於人的自然之情上,稱作「天情」:所謂「天職既立,天功既成,形具而神生,好惡喜怒哀樂藏焉,夫是之謂天情」。
人與生而俱的五官稱作「天官」,心思意慮稱作「天君」,說「耳目口鼻形能各有接而不相能也,夫是之謂天官。
心居中虛,以治五官,夫是之謂天君。」
人生而具備自然之情、感官知覺、心思意慮,因而有能力利用萬物,厚養已生,稱作「天養」;
同類相親是福,相害是禍,稱作「天政」,說:「裁非其類以養其類,夫是之謂天養。
順其類者謂之福,逆其類者謂之禍,夫是之謂天政。」
由此當知天人之分,吉凶禍福並非上天賜降,而是人為而成。
人若「暗其天君、亂其天官、棄其天養、逆其天政、背其天情。
以喪天功」,則大凶;
若「清其天君、正其天官、備其天養、順其天政、養其天情,以全天功」,則大吉。
吉凶禍福既然全繫於人的治亂之道,則自然罕見的現象不足畏,「人祆」(即人禍)始可畏。
〔天論篇〕中說:「楛耕傷稼,耘褥失歲,政險失民,田穢稼惡,糴貴民飢,道路有死人,夫是之謂人祆。
政令不明,舉錯不時,本事不理,夫之謂人祅。
禮義不修、內外無別,男女淫亂,父子相疑、上下乖離,寇難並至,夫是之謂人祅。」
就是說耕作不當、施政無道、人倫大亂,造成人禍,比起自然災異更為可怖。
3.天人之分:由上述可知,物理自然是不待而然者,治亂禍福則有待人為而定。
人當明天人之分際,盡能參之功,〔天論篇〕總結道:「大天而思之,孰與物畜而制之;
從天而頌之,孰與制天命而用之;
望時而待之,孰與應時而使之;
因物而多之,孰與騁能而化之;
思物何物之,孰與理物而勿失之也。
願於物之所以生,孰與有物之所以成。
故錯人而失天,則失萬物之情。」
就是說,人與其研究自然、推崇自然、等待天時,不如制用自然、畜物役使。
荀子此說,可說是〔尚書.皐陶謨〕「天工,人其代之」思想的衍申發明,與老莊天人合一思想大異其趣,是非常進步的思想,而且富有科學精神。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