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內在語言】 [打印本頁]

作者: 豐碩    時間: 2012-11-18 21:08
標題: 【內在語言】

內在語言

 

InnerSpeech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內在語言是指未發出聲音來的語言,係個人內心中的語言。

 

蘇俄心理學之父韋考斯基(L.S.Vygotsky)在其著作〔思考與語言〕(ThoughtandLanguage)一書中,有相關的描述。

 

韋氏認為兒童從二歲開始即會思考,思考與語言開始交互影響。

 

韋氏重新分析皮亞傑(JeanPiaget)所說的自我中心語言(egocentricspeech)。

 

皮氏認為最初幼童說話時通常不顧聽者的觀點,但是這種自我中心語言會隨著兒童社會化之後遞減,於是出現社會性語言(socializedspeech)。

 

韋氏認為此時兒童的自我中心語言並未消失,只是變成內在語言,同時有別於外在語言(externalspeech)。

 

內在語言在規範思考上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其結構和功能可從沃納與卡普連(H.Werner&B.Kaplan)的歸納中一探究竟。

 

由於內在語言是靜默無聲的,所以成了思考中的快速媒介。

 

內在語言也是一種表徵的濃縮版。

 

韋氏觀察到內在語言很典型地使用述語(predicates);

 

由於內在語言係為個人而發的語言,若特別標明主詞,則顯得累贅。

 

據此而言,內在語言宛如二個熟人之間的語言。

 

在一個三人對話的情境中,若其中二人為熟人,第三者與此二人則不太熟悉,那麼二個熟人間的溝通有時僅一個字或一個手勢即可,而第三者則需把事情說得清清楚楚。

 

內在語言中,一個字即可包含許多意義。

 

它所傳達的字義,個人的意義甚於傳統的意義。

 

這種情形使得內在語言成為很豐富的媒介。

 

韋氏認為內在語言有一項很重要的功能,那就是認知運作的計畫(theplanningofcognitiveoperations)。

 

他以心智架構來說明內在語言;

 

藉著內在語言,一個人可以計畫並組織其思考。

 

例如,要做飯或換輪胎時,內在語言可以導引所有的動作,直到工作完成為止。

 

至於內在語言與外在語言的關係,麥克尼爾(D.McNeil)認為姿勢是思考過程的直接表達,於是產生外在語言。

 

在話說出來以前,內在語言會先代表所欲表達的含義。

 

內在語言常伴隨著心像,而姿勢係心像的外顯行為,因此,外在語言乃內在語言的發音。

 

在輔導諮商的工作中(例如D.Meichenhaum的自我教導訓練法中),諮商人員常教導當事人改用正確的、積極的內在語言來替代不正確的、消極的內在語言,以改變當事人對自己的看法。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