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五諫】 [打印本頁]

作者: 豐碩    時間: 2012-11-18 20:50
標題: 【五諫】

五諫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諫」是以言正人之意,「五諫」為五種勸諫君王的方式。

 

語見〔白虎通義.諫諍篇〕:「人懷五常,故知諫有五:一曰諷、二曰順、三曰窺、四曰指、五曰伯。」

 

其義如下:1.諷諫:「諷諫者智也。

 

知患禍之萌,深睹其事,未彰而諷告焉,此智性也。」

 

凡能夠深入了解事情之真相,洞燭先機,看出災禍之徵兆,在災異未形成之前,勸諫君王。

 

不用正言,而以委婉之言,託其意而勸諫者,就是「智者」的表現。

 

2.順諫:「順諫者仁也。

 

出辭遜順,不逆君心,此仁之性也。」

 

凡臣子勸諫君王,言辭謙順,不強人所難,就是「仁者」的表現。

 

〔公羊傳.昭公二十四年〕戎來侵曹,曹君欲親伐,而曹大夫名羈三諫不從而去,即是順諫之例子。

 

3.窺諫:「窺諫者禮也。

 

視君顏色,不悅且卻,悅則復前,以禮進退,此禮之性也。」

 

窺為視之意,窺諫即察言觀色而諫,當君王不悅時則停止;

 

當君王高興時再勸諫。

 

其進退有節,合於禮制,故為禮之性。

 

4.指諫:「指諫者信也。

 

指者,質也,質相其事而諫,此信之性也。」

 

指諫即直指其事而陳,毫無潛隱,使君王明察。

 

如〔公羊傳.昭公二十五年〕昭公將殺季氏,告子家駒曰:「季氏為無道,潛于公室久矣,吾欲殺之何用?」

 

子家駒曰:「諸侯僭于天下,大夫僭于諸侯久矣。」

 

像子家駒無所私隱,直陳其事,就是指諫。

 

5.伯諫:「伯諫者義也。

 

惻隱發於中,直言國之害,勵志忘生,為君不避喪生,此義之性也。」

 

伯諫係基於惻隱之心,不忍見君王之過,危及邦國蒼生,故不顧自身之安危而向君王冒死進諫。

 

如〔公羊傳.僖公三十三年〕秦君將襲鄭,老臣百里子及蹇叔子向秦君進諫曰:「千里而襲人,未有不亡者。」

 

秦君執意而行,結果大敗。

 

此例即為伯諫。

 

〔孔子家語〕載孔子曰:「諫有五,吾從諷之諫。」

 

可知五諫之中,孔子最欣賞諷諫。

 

蓋因君父有缺失,為臣確有難言之苦,若能託詩賦,見之於辭或假託他事,以陳其意,使君王有所悟而遷於善,堪稱諫者的最高智慧表現。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