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開發國家中由工業社會到資訊社會的發展】
MovingfromIndustrialtoInformationSocietiesinDevelopedCountries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由工業社會發展到資訊社會指從一個主要以生產貨品及服務的製造工業為基礎的經濟,發展到一個使用資訊於許多資金及原始材料的系統。
此種改變的特徵有通訊、電腦的應用,資料庫,「智慧型」軟體,以及機器的自動化等。
數個國家目前正由以製造工業為基礎的經濟,發展到所謂的電腦革命或電腦時代,與資訊革命或資訊的時代。
在新的社會中使用資訊於大多數的資金及原始材料,而造成一種新的生產方法。
通訊及電腦科技的發展加速了此一改變,先前的工業經濟正在改變中,而新的、以資訊為基礎的經濟、機構、組織及社會結構正在發展中。
電腦及使用電腦控制的裝置改變了工業、辦公室、農業上的及保健上的應用品。
微處理機已經成為數個現代先進科技產品之關鍵要素,為通訊、人造衛星、電腦輔助設計及製造、高級的合成材料、雷射及光纖等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這些發展使得其他科技上的發展變得容易多了。
據估計,以目前工業所使用的設備、步驟及過程等,其中將近百分之五十,在三到五年內將過時。
資訊經濟視知識為一種資源,將知識運用於知識上,並產生新的知識。
資訊的發展正創造一個全球性的通訊,幾乎可從世界上的任一國家,獲得任一物件及主題的資訊。
知道資訊的來源及使用這些資訊來源的能力是很重要的。
從實際的使用中,對世界文化及區域文化的了解便很重要。
語言及社會科學也因此增加了其重要性,因為問題通常是複雜的且牽扯到數個學科。
這些發展對於一般教育,尤其是科學教育有許多意涵。
教育的目標需要強調一些不同的教學成果。
基於教學上不但要有集權面而且也要有分權面,教育的模式需要加以修正。
教師們在這個改變的環境中任教,需要新的知識、態度及技能。
而學校需要新的技術,以及與工商業、政府、區域設施用圖書館、科學及科技中心一致合作。
社區、政府、家長及工商業界需要認知這急速改變的世界局勢,不同於工業時代的學校及教化。
在資訊時代的需要就如同在工業時代所需要的技術,知識及態度有別於農業時代一樣,發展到資訊時代也創造了一些額外的改變。
資訊時代的改變速率使其特別強調:(1)學習如何去學習及重視終身學習;
(2)了解改變的過程以及能影響也能適應改變;
(3)強調科學重要的概念及定理與其彼此間如何交互作用;
(4)了解科學方法,及其使用與限制;
(5)了解科技(設計、程序、系統、創造性的應用);
(6)了解科技的方法,及其使用與限制;
(7)強調推理及思考的技能;
(8)強調創造力及科學與科技使用創造力以產生新的知識、改進生活條件;
(9)強調價值及爭議點(倫理、道德、法律)及作決策的過程;
(10)更強調使用科技的知識及能力;
(11)更強調有效地使用資訊來源的知識及能力。
此改變影響了學校的角色,學校需滿足國家的需要、工商業的需要、全球性的需要、地方性的需要及個人的需要。
在資訊時代的社會,創造性人才的重要性、新的、有用的知識與想法都比工業時代更需優先考慮。
在區域及全球的改革中,知識是經濟的必需品及資產。
個人或少數人的工作便能對於一個國家的經濟、組織及生活狀態產生深切且急速的影響。
課程應該以目前有用的知識、態度及價值為基礎,但在其內容上需有前瞻性。
學校的結構應能反應學習情境改變之本質,且能適當地使用科技、社會及世界的資源。
應在更多的時間教導學生使用知識做決策(decisionmaking),及使用知識於創造性的情境。
就促進發展推理及思考的技能及應用此技能二個方面而言,推理及思考技能的教學,需要時間及環境。
學校應確定學生已覺悟到各種職業情況的改變,了解職業中所使用的科技,並知道各種職業所需要的特別的教育、知識、技能和態度。
由於職業將會改變,學生需知曉改變的條件。
評量的程序以及評量資訊的使用也需要改變,形成性的評量對學生的學習變得十分重要,它可幫助引導學生有效運作之能力,形成性評量對於幫助學校修正學程也是十分的重要。
急速的改變導致學程需要不斷的改良與修正。
高等教育學程也同樣被影響,在一些國家中,高等教育學程或是自發的、或是被強迫的,在其課程、組織、教學評量、學校的組織,以及與社區、工商業的互動上,均發生改變。
在一些國家,中小學及大專校院才於最近由針對農業社會的需求改變為工業社會的需求,現又正面對資訊時代的迫近。
而在許多工業化的國家,此資訊時代的需求已對那些在過去四十到一百年內,迎合工業需求的學校及大學產生挑戰。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