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衛生】
IndustrialHygiene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工業革命促成產業大量使用機器,也吸引了大量勞動人力,然而在人力、機械聚集的作業環境中存在著許多危害健康的因素,從業人員的健康受到相當大的威脅。
常見的作業環境健康危害因素包括:1.化學因素:有機溶劑、有害氣體、金屬燻煙等。
2.物理因素:溫溼條件、照明、採光、游離輻射、噪音、震動、異常氣壓等。
3.生物因素:致病微生物。
4.人體工學因素:工具設計不良、長期固定姿勢之工作形態等。
5.心理因素:工作量與工作時間造成之心理壓力、情緒緊張。
這些因素不僅危害從業人員之身心健康,還會導致員工流失、缺席、降低生產力、增高員工傷病補償費、增加勞資糾紛等。
若有害物質隨員工帶回家庭或外洩至社區,則更危害到社區民眾之健康。
因此,各國政府均制定法規,嚴格規範工業衛生之執行與管理。
工業衛生是一門綜合性應用科學,研究工業環境中,現有及潛在可能危害人體健康之因素、發生危害之機轉與過程,並運用工程、教育、訓練、物理、化學、生物、醫藥和毒物學等有關的知識與技術,在傷害未發生前加以預防和制止,以維護從業員工之健康。
世界衛生組織一九六八年聯合委員會指出工業衛生之工作目標為:(1)維護並增進勞工的工作安全與身心健康;
(2)防止工作環境及有關因素危害勞工之安全和健康;
(3)保護勞工於受僱期間免於遭受事故傷害和健康危害;
(4)根據勞工本身的知識、技能及生理、心理條件,配置適當的工作,以減少災害發生並提高工作效率。
實務工作上,工業衛生透過三對策(TEM)來達成上述目標:(1)技術(technology),對工業設施、設備和操作程序等施予合乎安全衛生的規劃,以建立安全衛生的工作環境;
(2)教育(education),使從業人員具備應有的安全衛生知識、技術和工作態度,以避免發生危害;
(3)管理(management),包括工程管理、員工健康管理與行政管理。
工程管理是根據工業環境特質,有效運用工程技術,制定安全衛生工作守則,透過有效的規劃與管理,確實執行與考核。
從業人員之健康管理,包括定期健康檢查、醫療服務和急救措施等。
行政管理則包括工時、排班輪班、休閒活動等之安排。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