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子路】 [打印本頁]

作者: 豐碩    時間: 2012-11-18 19:01
標題: 【子路】

子路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子路(西元前542-?)

 

一名季路,字仲由,魯國卞邑人,孔門弟子,少孔子九歲。

 

子路家貧,據說當他父母活著的時候,曾從百里外背米回家,奉養父母,自己則常食野菜充飢,可見他是一個孝子。

 

子路個性好勇鬥狠,跟隨孔子做學生後,才逐漸在學問修養方面下功夫。

 

父母過世以後,子路到南方楚國去求發展,積累而成為很富有的人;

 

出門時常從車百乘,在家時積粟萬鍾,日常生活享受極為豐盛,但是雙親已經過世,他常為此存有「子欲養而親不在」的感傷。

 

他在魯國曾為季氏宰,也做過衛國蒲邑的大夫,以及衛大夫孔悝的邑宰。

 

他治理蒲邑三年的政績,孔子對他很是讚美。

 

子路在孔門十哲中與冉有同列「政事」之科,可見他的政治長才是孔門師弟共同讚賞的。

 

治蒲是他的牛刀小試,如果有主持大國之政的機會,成就一定更大。

 

子路的才幹不僅治民,對禮樂教化以及治軍,均能勝任愉快。

 

他曾充滿信心的說:「一個諸侯大國,即使外有戰爭,內有饑荒,假使由他來主政三年,教民養民,一定可使每個人民都能忠勇為國,如義向善。」

 

子路不僅善於治軍治民,而且善於治獄。

 

孔子在〔論語〕中稱許子路:「片言可以折獄者,其由也與!」

 

折獄是說對訴訟之事作出判決;

 

通常司法官審判案件,總得聽取原告、被告兩方面的言詞,然後加以判決,可是子路是一個忠信明快的人,處事非常果斷,大家一方面敬畏他,一方面也很信服他,所以大家都不敢對他說謊。

 

子路有時只需聽一道之辭,便能判斷曲直,把訟案了結,而且能獲得社會大眾一致的信服與稱許。

 

上面說到子路是個孝子,他更是一個重承諾的人,今日答允別人的事,一定今日即實踐躬行,決不留到明天,所以〔論語〕上稱讚他說:「子路無宿諾。」

 

在修養方面,子路最被人稱道的是他能做到不為外面的物質欲望所牽累,不為富貴所動,真正做到「無欲則剛」的君子。

 

子路不僅勇於行善,更勇於改過,而且能做到「聞過則喜」的地步,這是非常難得的修養。

 

子路不得志於魯,於是到衛國去做孔氏的邑宰。

 

孔子擔心他個性太剛強,曾以「不得其死」的話警戒他;

 

後來子路果然死於衛難,也應驗了孔子的話,時在魯哀公十五年的冬天。

 

孔氏當時是衛國當政的貴族,衛靈公的女兒伯姬嫁給孔文子,生子孔悝。

 

孔悝的舅舅蒯聵為太子,得罪了衛靈公,被逐離開衛國;

 

他雖流放國外,行為不很檢點,所以衛國上下都不喜歡他。

 

大家認為公子郢極賢慧,想擁立他為衛國的國君,公子郢卻不肯擔任。

 

於是依照周朝禮法,由蒯聵的兒子輒繼立為君,是為出公。

 

當時晉國想護送蒯聵回衛國為君,為衛人所拒絕,蒯聵在戚邑住了十多年,無法回國,一直到孔文子死後,蒯聵利用他姊姊伯姬的關係,同衛國來爭位,挾持孔悝立盟誓支持他做衛國的國君,出公聽到了他父親回國與他爭位,就出奔到魯國。

 

這個時候,孔子的弟子子羔(高柴)仕衛,子路則擔任孔悝的邑宰;

 

孔悝被劫持後,孔悝家臣便派人通知子路,子路匆匆趕返救援,中途遇害。

 

其經過據〔左傳〕記載:子路將入城,遇見子羔,子羔告訴子路城門已經關閉;

 

子羔並勸告子路,衛君父子爭國,我們既不預聞衛國大政,何必把自己置於險地?

 

子路則認為自己既食孔氏之祿,孔悝有難,自然不能避難不救。

 

子路到城門口,剛好有使者出城,子路乘機進入城門;

 

看到孔悝被蒯聵劫持,子路與蒯聵理論,蒯聵不聽。

 

子路想用火焚臺,逼蒯聵釋放孔悝。

 

蒯聵派人圍攻子路;

 

子路隻身匆忙入城,既無部卒,又無甲兵,被敵人以戈擊中,帽纓被戈擊斷,子路自語曰:「君子死,冠不免。」

 

乃從地上將帽子撿起來,戴好後,從容就義。

 

子路被殺的消息傳到魯國,孔子於中庭痛哭,有弔者來,而夫子拜之。

 

孔子又請使者進來探問經過,使者告訴孔子子路被政敵剌成肉醬,孔子命人把家裡食用的肉醬倒掉,不再食用肉醬。

 

孔子對學生的關愛,於此可見一斑。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