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恕之本】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三恕之本見於〔孔子家語.三恕〕;
原文為「孔子曰:君子有三恕,有君不能事,有臣而求其使,非恕也;
有親不能孝,有子而求其報,非恕也;
有兄不能敬,有弟而求其順,非恕也。
士能明於三恕之本,則可謂端身矣。」
這段文字中孔子列舉了三項不合乎恕的狀況,說士要明於三恕之本,才能端正自身,而三恕之本是什麼,應該詳審明白。
〔論語.衛靈篇〕中有段話是:「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自己所不願意或不喜歡的,不要加到別人身上去,是「恕」字最確切的定義,就是對人要應用「以己度人」的方式,將心比心,人和人都是一樣的。
就上文三項「非恕」來看,以親子為例而言,為人父母的當然希望子女以孝來回報,但如果自己不孝順父母,就是他這個為人子女者不能設身處地的體會父母的心意,就是缺少「恕」的工夫;
只希望自己的子女孝敬自己,就變成只有「一方面」的要求,不知「反轉應用」,和「恕」就更背道而馳了。
所以孔子稱之為「非恕」。
在人和人的關係中,有很多事例是一個人兼有兩種身分,可以互相對照,如一個人有父母,也有子女,自己對父母不盡為子女的義務,卻要求子女對自己孝順,就成了只順著自己的意思,要求別人;
全然不想別人也有期望於「我」的地方,是在心中只有自己,沒有別人,當然不會設身處地的以已度人。
孔子說「非恕」的事例,教人尋找「恕之本」,就是要人時時反躬自問,是否把「己所不欲者,加到了別人身上」,然後可以反轉過來,也要把「己所欲者,施諸於人」。
這句話可以終身奉行,因為在生活中,每個人都經常和別人來往,幾乎時刻都離不開。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