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德】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三德」一辭,出自〔尚書.洪範〕,周武王滅殷後,同箕子詢問治國方略,箕子闡述了九種大法,其中一項就是「三德」,所謂「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剛克,三曰柔克。」
箕子認為人的德性,大略可分為正直、剛性與柔性三類。
(1)正直的人:中正平和,剛柔相濟;
(2)剛性的人:桀傲不順,缺親切感;
(3)柔性的人:柔弱馴服,意志不堅。
君臨天下應持中道,君王應為正直之人,秉持公理正義,對於過剛或過柔的人,可採「執兩用中」的方法加以調適。
亦即「沈潛剛克,高明柔克。」
君王對於太剛強的人要抑制他,對於太柔順的人要支持他。
箕子所稱之剛克、柔克,類似孔子所謂之狂、狷。
狂者樂觀進取,但好高鶩遠,逾越中道;
狷者有所不為,過於拘謹,不及中道。
孔子心目中的完人,是能依循中庸之道而行,而無過與不及,與箕子之言,義理相通。
箕子期望君王對於剛克、柔克之人,要因材施教,去除其偏頗之性,導引其走向中道,使他成為正直之人。
〔周禮.地官.師氏〕所載「三德」是貴族子弟的德育,包括:(1)至德,明瞭道德的根本道理;
(2)敏德,熟悉道德實踐的原則;
(3)孝德,明白孝順父母的恰當方式。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