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十大死亡原因】 [打印本頁]

作者: 豐碩    時間: 2012-11-18 17:49
標題: 【十大死亡原因】

十大死亡原因

 

TenLeadingCausesofDeath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十大死亡原因簡稱十大死因,是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所訂國際疾病死因的分類表將疾病加以分類,而統計出某地區或國家疾病別死亡人數,選擇死亡人數最多的十個疾病項目,按照死亡人數或死亡率最高的順位排下來而製成。

 

十大死因是衡量一個國家國民健康程度最敏感的指標,在評價國民健康狀況上有兩個意義:(1)因為十大死因的疾病種類與其順位隨整個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之情形而改變,由疾病種類和其所排列的順位,可判斷該國發展的程度。

 

(2)由其疾病性質與其死亡率多少,可了解國民健康程度與衛生需要的內容。

 

根據民國八十三年(1994)的衛生統計,臺灣地區的十大死因是:(1)惡性腫瘤,(2)腦血管疾病,(3)事故傷害及不良影響,(4)心臟病,(5)糖尿病,(6)慢性肝病及肝硬化,(7)腎炎、腎徵候群及腎變性病,(8)肺炎,(9)高血壓性疾病,(10)支氣管炎、肺氣腫及氣喘。

 

這與民國四十一年的十大死因比較,當時罹患傳染病而死亡者,占死亡人數的三分之一,如第一位的腸炎,第二位的肺炎,第三位的肺結核及第十位的瘧疾。

 

而民國八十三年,有二分之一以上的死亡原因是慢性疾病。

 

如第一位的惡性腫瘤,第二位的腦血管疾病,第四位的心臟疾病,第五位的糖尿病,第六位的慢性肝病及肝硬化,以及第九位的高血壓性疾病。

 

由上述臺灣地區四十多年來十大死因的改變來看,四十年前我們的經濟發展較差、環境衛生不好、醫事人員缺乏、醫療衛生機構不健全,所以因傳染病而死亡的占大多數。

 

後來由於經濟成長,並積極培育醫事人員,健全衛生醫療機構,且開展以預防為主的公共衛生工作,包括改善環境衛生、推展婦幼衛生、普及衛生教育、提升國民營養、實施預防接種,以及管制傳染病等,因此國民的平均壽命得以延長。

 

然而因為經濟發展,工業化、都市化的結果,則引起空氣汙染、土壤汙染、河川汙染、噪音、心理壓力(緊張),與飲食過量但卻缺乏運動等問題,因而使得慢性疾病如癌症、腦血管疾病、心臟病等隨之增加。

 

也因為社會的繁榮進步、交通頻繁、人口集中等因素,使得發生事故傷害的機會愈來愈高。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