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人性與行為]】 [打印本頁]

作者: 豐碩    時間: 2012-11-18 17:23
標題: 【[人性與行為]】

[人性與行為]

 

[HumanNatureandConduct]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人性與行為]是美國當代哲學家、教育家杜威(JohnDewey,1859~1952)於一九二二年出版的一本重要著作,副標題為「社會心理學導論」(AnIntroductiontoSocilalPsychlolgy),書中杜威開放了社會心理學的研究。

 

一九一八年春,杜威應李藍.史丹佛初級大學(LelandStanfordJuniorUniversity)之邀,於西方紀念基金會發表了三篇一系列的演說。

 

西方紀念基金會宗旨之一,即是從事「人類行為與命運」(humanconductanddestiny)的研究。

 

發表演說之後,杜威又按基金會的要求,將此三篇演說集結出書;

 

不過其間經過相當的擴充與修改,並加上了諸論與結論。

 

此書的一些重要論點如下:(1)杜威相信:對於習慣及各種不同型式習慣的了解,是研究社會心理學的關鍵;

 

而智力與衝動的控制是個人心智活動的關鍵。

 

對杜威來說,心靈只能從具體的信念、欲望與目的系統中來了解,而這些系統是在生物欲求與社會環境的互動中所形成的。

 

(2)杜威認為:傳統的道德理論,大都將道德性與人性分開,而將道德性視為超自然的或是外在的,但實際上道德性應該是與行為有關的;

 

應該放在經驗事實中來看,而不是神學的、形上學的或是數學的。

 

道德性與人性直接有關,所以在生理學、醫藥、人類學、心理學中有關人類身心的研究,對於人類道德的探究都是有幫助的。

 

(3)人性是在環境中存在與運作著;

 

但人性在環境中的「存在」,並不是像錢幣在盒子中的「存在」,而是像植物在日光、土壤等自然環境中的「存在」。

 

人性是從環境中擷取它所需要的養料與能量而後獲得生長與重建,因此對於環境的研究,如物理學、化學、歷史、統計學、工程科學等對於人類道德的探究也有所幫助。

 

(4)道德科學並不是分開的學科,而是置於人性脈絡(humancontext)之中,可以照亮並引導人類的行動。

 

總之,杜威在本書中對於人性的看法,較偏向於自然主義的觀點,認為人性在先天上沒有好壞之別,而僅是與經驗及後天環境有關;

 

人的道德行為也許人性與環境互動中的經驗事實。

 

此外杜威也強調「智力」的作用,對於環境的作用報著較為持平的看法,此點是杜威與即端自然主義者最大的不同之處。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