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發展】
HumanDevelopment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人類發展是一個最新的研究領域,包括廣度、深度、壽命和樂觀的前瞻研究與方法。
這項研究把人類發展分為三方面:一是生命歷程,從胚胎期、嬰兒期、幼兒期、兒童期、青年期、成人期、老年期、以至死亡;
二是發展方面,包括生物、認知、情感和社會;
三是理論,含有生命週期論述、壽命研究法和樂觀的發展模式。
把三方面拼合起來,使人類發展成為一整個立體結構。
人類之廣度的發展,由早期重視兒童和青年的發展延伸到研究成人期和老年期。
對成人期的重視,是看到在人的一生中,成人期占生命長度的三分之二。
對老年期的研究,則是由於壽命普遍的延長,發現了許多前曾忽視的老人現象和老年問題。
於是研究老年期的著作和刊物迭相出現,其中較著者如比倫(J.E.Birren)與謝埃(K.W.Schaie)合著的[老年心理手冊](HandbookofthePsychologyofAging,1977),布斯(E.W.Busse)和布雷澤(D.G.Blazer)合著的[老年心理醫療手冊](HandbookofGeriatricPsychiatry,1980),及[老年學期刊](Gerontolo-gy)。
老年學且已成為大學的一個科目。
再由對老年的研究,擴展至死亡方面,包括「臨危」(dying)和死後問題。
這項研究的觀點是,既然出生是人生的起點,則人生的終點死亡自然也是一個應該正視的問題。
於是把生、臨危和死連成一線,一方面研究臨危和死亡的各種現象,一方面分析生和死的區別,以至死者與生者的感受。
在人類之深度發展方面,從壽命研究分出「壽命發展心理學」(life-spandevelopmentalpsychology),是兼含深度與廣度的研究,包括認知領域的學習、思考、語言和智力的發展,情緒發展、和生物、社會、歷史、文化等合成的社會發展。
此類著作有比倫和其他作者的書籍,或以「壽命」為題,或就發展歷程分幼兒、青年、成人等期論述。
在壽命論方面有兩種觀點,即機械和有機論。
機械論者認為人在一生中或藉「口惠」由前代傳授生活經驗,成為發生的遺傳,或者成為發生的決定,因而接受口傳者只處於被動地位,發展是在不斷的點滴增加或減少中進行。
有機論者則認為人生是經驗和發生因素的互動,正在發展的人即是其發展的結果,發展包括確定不變、而品質不同的許多階段。
機械論者主張發展出內在生物性或外在環境所控制;
有機論者則主張發展全由發展者自己決定。
壽命研究者努力於延長研究的時間限度,以便確定人類壽命的極限;
並希望發現壽命與生活經驗和環境的關係。
樂觀的人類發展,是希望人類發展到一個理想或夢想的境界。
理想境界是中華文化開始時已有的「大同世界」,在其中人們「講信修睦」,「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老有所終」,「壯有所用」,「鳏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總而言之,人人都能活得幸福快樂。
西方視此為夢想,希望人人溫和、仁慈、關心別人,猶如馬士洛(A.H.Maslow,1908~1970)所說的自我實現的人。
在這種理想或夢想的狀況中,人類壽命延長的可能性極高,也是人類發展的鵠的。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