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歌]】
【辭書名稱】教育大辭書
九歌有二義,一為夏之樂歌,一為〔楚辭〕篇名。
在夏之樂歌方面,據〔尚書.大禹謨〕記載,舜帝與大臣禹、益在討論政事,禹闡述了治國見解,他說:「德惟善政,政在養民。
水火金木土穀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九功惟敘,九敘惟歌。
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勸之以九歌,俾勿壞。」
禹認為人君治國,最重要的就是把民生資源-水、火、金、木、土、穀六府處理好,再配合正德、利用、厚生三事,這九件政務妥善處理了,人們就會歌頌君王的德政。
再以美德告誡百姓,用刑罰來懲誡人民,用九歌來勉勵百姓,使德政不受破壞。
由此可知,九歌的內涵就是在歌頌九功(六府三事),一方面在頌揚君王的德政,一方面也有化民成俗之功效。
在〔楚辭〕篇名方面,〔九歌〕指楚國民間祭神的詩歌,經過屈原寫定或修改,收錄於〔楚辭〕中,共有十一篇。
戰國時代楚國風俗非常迷信鬼神,如〔漢書.地理志〕云:「楚人信巫鬼,重淫祀。」
而九歌原就是楚國巫覡執行職務時所唱的歌詞,可能出於一般人民之手,也可能由巫祝所編造,天真活潑,富於民間性,故〔九歌〕的形式和內容,與屈原〔離騷〕、〔九章〕等其他作品有顯著區別,有十分濃厚的民歌色彩和情節,不過在士大夫眼中,原始的〔九歌〕面目不免粗糙鄙陋,如朱熹〔楚辭集注〕云:「蠻荊陋俗,詞既鄙俚,而其陰陽人鬼之間,又或不能無褻慢荒淫之雜。
原既放逐,見而感之,故頗為更定其詞,去其泰甚。」
可見〔九歌〕經過屈原的加工後,顯得美妙、精純。
除了上陳事神之敬,亦隱約表現屈原自己的冤結,寓有忠君愛國之意。
讀者也不可對香草美人的象徵意義太過拘泥。
〔九歌〕之名稱相沿已久,如〔離騷〕云:「啟九辯與九歌兮,夏康娛以自縱。」
又如〔天問〕云:「啟棘賓商,九辯九歌。」
楚國祭神歌曲何以也用〔九歌〕為名,原因難知,二者也應不同。
九,不一定是實數,所以〔楚辭〕中的九歌有十一篇。
一是東皇太一,指天神。
二是雲中君,為雲神。
三是湘君,為湘水男神。
四是湘夫人,為湘水配偶神。
五是大司命,為命運之神。
六是少司命,主子嗣之神。
七是東君,為太陽神。
八是河伯,為河神。
九是山鬼,為山神。
十是國傷,指為國犧牲的戰士。
十一是禮魂,只有五句,王夫之〔楚辭通釋〕認為是前十祀所通用的送神之曲。
故實際上只祭十個神,另外也有人主張合併湘君、湘夫人為一篇,以符合九歌之數。
〔九歌〕內容與人民生活有密切關係,而且大都是戀歌,都是藉人神的關係描寫男女愛戀的心情,故屈原自可依男女間愛慕之意,象徵臣對君的忠愛之情,而不著痕跡。
總之,屈原在流放生活中,走向民間,深受民間歌曲約感染,也在民間歌曲中吸取了養料,繼承發展了民間歌曲傳統。
與〔詩經.國風〕絕大部分是北方民歌相較,南方民歌因未在采詩所及的範圍內,散失頗多。
獨有楚國的九歌得到有系統的集中和整理,是愛國詩人屈原的一大貢獻。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