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獅子舞】 [打印本頁]

作者: 豐碩    時間: 2012-11-13 05:45
標題: 【獅子舞】

獅子舞

 

ShihTzWu

 

【辭書名稱】舞蹈辭典

 

【類別】:民族舞蹈

 

舞名。

 

中國民間舞蹈。

 

也稱《舞獅》、《獅燈》等。

 

《漢書.禮樂志》中記有「象人」一辭,據三國時魏人孟康注:「若今戲魚蝦獅子者」,可見漢魏時期已有《獅子舞》的雛形。

 

唐代以後,《獅子舞》被引入宮庭,作為「燕樂」中的一部,名《太平樂》又名《五方獅子舞》。

 

《續文獻通考》記有「明孝宗弘治三年秋,召各番使入內看戲獅子」。

 

由此可知《獅子舞》歷史悠久,傳承至今。

 

《舞獅》象徵吉祥幸福,因此每逢年節喜慶之日都要跳《獅子舞》。

 

《獅舞》分太獅與少獅,兩人合披假獅皮,一人扮獅頭、一人扮獅尾,俗稱太獅。

 

一人獨披獅皮扮獅的俗稱少獅。

 

引獅的人、扮成武士、獅子郎、大頭和尚等手執繡球、拂塵、蒲扇等不同道具逗獅,在大鼓、大鑼、嗩吶及笙管等樂器的伴奏下,引舞在前、引著太獅、少獅等上場起舞,場面壯觀熱烈。

 

《獅子舞》分文、武兩類。

 

文獅重表演,有〈搶球〉、〈戲球〉、〈打滾〉、〈舔毛〉、〈搔癢〉等風趣動作;

 

武獅重武功和技藝,有〈爬高〉、〈踩球〉、〈過蹺板〉、〈走梅花樁〉等高難動作。

 

在《獅子舞》的〈騰〉、〈閃〉、〈躍〉、〈撲〉、〈翻〉、〈滾〉等動作中,能變化出多種高難技巧,如〈獅子出洞〉、〈獅子踩球〉、〈猛獅下山〉、〈二獅搶球〉、〈高台飲水〉、〈過天橋〉、〈跳澗〉等。

 

《獅子舞》流傳至今,逐漸形成了各地區不同的風格與特色。

 

北京地區的扎獅頭很講究,獅頭越重,耍獅的技巧越高。

 

獅頭最重的可達九十多斤,動作以摔跌見長;

 

河北的《獅舞》動作矯健,能攀登、跳躍五張八仙桌;

 

廣東的《獅舞》能攀上高聳的竹竿摘取彩禮,俗稱「採青」;

 

安徽的《獅舞》在獅身內點燃蠟燭,稱為火獅,有時還配上十多盞云燈,獅子好像是在彩雲之中飛舞;

 

四川的《獅舞》分高腳獅和地浪獅兩種,經常表演破陣,一般文陣不登高,武陣必登高,能做出〈高井打水〉、〈封侯奪印〉、〈姜太公釣魚〉和〈天鵝抱蛋〉等驚險動作。

 

此外還有板凳師、手搖獅、線獅等。

 

獅子舞除流傳於廣大漢族地區外,在湖南西部的苗族地區,甘肅南部的藏族地區及新疆等地也有流傳。

 

當今,《獅子舞》得到很大的發展與提高,各種獅舞不僅在舞台上與中外觀眾見面,而且在重大節日或迎賓禮儀中被列為重大節目。

 

 

轉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