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七十二症辨治方法】 [打印本頁]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2-10-28 16:58
標題: 【七十二症辨治方法】

七十二症辨治方法

 

書名 七十二症辨治方法(手抄本)


發佈人 山野居士


分類 內科


引自:http://jicheng.tw/jcw/book/%E4%B8%83%E5%8D%81%E4%BA%8C%E7%97%87%E8%BE%A8%E6%B2%BB%E6%96%B9%E6%B3%95/index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2-10-28 16:59

1.發熱


翕翕發熱為表熱,風寒甫客皮膚烈;


此為表熱裏無恙,無汗解發功方捷。


蒸蒸發熱為裏熱,陽邪下陷入陰轍;


譬之蒸籠氣達外,有渴下之休跋涉。


又有表邪未罷症,欲傳入裡興妖孽;


裡來作熱難容受,半表半裡發為熱。


治法不外和為貴,傷寒重大不論舌;


無汗麻黃汗桂枝,太陽分野別須知。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2-10-28 17:01

2.潮熱

 

潮熱有常如潮水,陽明荊棘使之然;


潮於寅卯屬肝木,其餘仿此細思量。


消導疏通為治法,溫能除熱忌寒涼;


又有勞傷潮熱症,不比傷寒一樣腔。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2-10-28 17:01

3.惡寒惡熱、寒熱往來、似瘧非瘧

 

寒熱如何似往來,邪氣分爭膽受災;


惡寒以卜邪居表,惡熱先知邪內栽。


若是邪居半裡表,所以寒熱有往來;


日夜發作無定數,傳過別經即不來。


又有似瘧非瘧症,有時作止亦安排;


通用柴胡湯和解,誤投下吐亦衰哉。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2-10-28 17:02

4.煩熱、煩躁

 

感冒風寒或失表,變為煩熱心中擾;


又有煩熱不同科,陽虛陰實所當曉。


陽實錯亂心煩熱,陰虛憤怒腎煩躁;


煩則熱輕燥熱甚,煩躁先後分燥煩。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2-10-28 17:03

5.惡風、背惡風

 

傷風惡風寒惡寒,腠理不密緻邪干;


惡風悉屬陽和氣,不比陰陽有惡寒。


又有傷寒背惡風,背為陽會腹為陰;


令背惡寒陽不足,薑活沖和所必宗。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2-10-28 17:04

6.頭眩、頭痛、項強

 

傷寒頭痛與頭眩,不比尋常部位召;


邪在太陽頭必痛,房勞只把補為君。


若是瘥家身體痛,發汗亡陽變作風;


又有四肢不自便,病前病後補瀉分。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2-10-28 17:04

7.痞滿、結胸、胸膈滿

 

無熱惡寒發於陰,反不招來痞滿形;


按之不痛傷寒血,胸膈滿分降無升。


發熱惡寒發於陽,誤下開門損寇然;


按之方痛結胸小,不按自痛大堪傷。


熱結胸兮煩且渴,寒結胸兮悶怕涼;


水結胸中腫且汗,不輕誤下別相商。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2-10-28 17:05

8、腹痛、腹滿、小腹滿

 

脾為中央戊己土,太陰疾病腹受苦;


陽毒為邪手足溫,痛有停止言語紛。


滿無稍長如斯已,陰毒生端又不同;


腹滿欲便無休息,滿兼積瘀可消分。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2-10-28 17:06

9.無汗、盜汗、自汗、頭汗、手足汗

 

寒邪傷中足三陽,腠理固密外作殃;


津液內滲無汗雨,麻黃湯表最為良。


寒邪傷中足三陰,腠理松疏汗自淋;


流而不止亡陽症,桂枝湯裏可搜尋。


盜汗偷流睡夢裏,醒來即止影無蹤;


半表半裏邪盤踞,膽熱柴胡湯一鐘。


邪在諸陽境界搏,自然頭汗至項還;


久雨不晴為陽脫,黃耆湯和桂枝攢。


手足脾胃之枝葉,寒從火化中央熱;


津液滂流四肢汗,清脾飲去功方捷。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2-10-28 17:07

10.下痢便膿血、大便難、小便難、小便不通、小便自利

 

下痢陰陽要認真,水來乘土病根因;


傷寒誤下多如此,自便自利一般情。


三陽下痢身渾熱,手足溫和屬太陰;


少陰數體水如冰,若是心涼救厥陰。


傷寒又有便膿血,腸胃陰寒邪所客;


清濁不分帶經濕,不比尋常之失血。


其餘大小便諸症,可就本門尋法則;


傷寒傳變似風雷,不象雜症易通寒。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2-10-28 17:08

11.傷寒霍亂、嘔吐、乾嘔、噦晼、咳逆、喘急、短氣之逆】

 

短氣即氣難布息,邪氣業集胸中窒;


氣逆粗華氣上衝,天下之事未可必。


霍亂嘔吐並乾嘔,噦逆咳嗽及喘急,


此章重出反三隅,活法治之無一失。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2-10-28 17:09

12.發黃、發斑、發狂

 

傷寒黃病可心驚,脾胃濕熱兩相蒸;

 

溫氣居多抽皮包,熱氣侵淫殘藕形。


小便不利為黃症,小便自利蓄血名;


舉體成黃唇四黑,熱深厥深黃亦深。


甚至傷血發黃斑,乘虛擁出皮膚端;


輕若疹麻蚊跡樣,重則檳榔錢一般。


蚊跡只見於手足發斑,腹皮不堪觀;


病人狂亂見大點,鮮紅後赤斷為斑。


病人靜定見小點。先紅後黃斑跡觀;


總是邪氣不消散,先以汗下致相搏。


最忌血斑如果實,命門龍火腎經燔;


發斑速去投門類,升麻湯且此中寬。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2-10-28 17:10

13.痼冷、逆冷、四逆

 

中寒方書即痼冷,痼者固也是一等;


真元觸景內外因,腹痛肢冷脂唇輕。


腰腿痛重坐如冰,自汗亡陽流冷精;


又名脫陽陰的萎,泄陽反本灸方靈。


厥字方中亦甚多,認真道理不差毛;


厥乃盡兮逆乃冷,望聞問切看如何。


陽厥先熱後然厥,經云熱深厥亦深;


陽厥仙厥然後熱,經云直中入陰經。


他如厥冷肢體厥,總是變爻不足憑;


附子理中湯酌用,再灸關元氣海神。


四逆即是四肢冷,須知深淺用刀圭;


邪在表時手足熱,半表半裏略溫和。


四肢逆冷邪入裏,傳經節次甚分明;


紫熱而溫由溫冷,四逆湯散速搜尋。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2-10-28 17:11

14.譫語、擲聲

 

譫語即是胡亂語,擲聲擲沖不正聲;


邪氣甚兮則譫語,精氣奔兮則擲聲。


輕則睡中呢喃句,重則醒後亦妖言;


獨言向壁一二語,熱邪輕重已分明。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2-10-28 17:12

15.不眠、多睡(氣屬陽則晝行,血屬陰則夜行,陰陽偏乘之生不眠多眠)

 

衛氣晝行陽似寤,陽盛陰虛主不眠;


衛氣夜行陰似寤,陰盛陽衰目恣瞑。


所云不眠夜不寐,所云多眠晝亦眠;


傷寒得此為反候,棗仁生地把來煎。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2-10-28 17:12

16.渴、口乾、舌胎

 

邪熱消水變為渴,邪熱聚胃口應乾;


杯水難救車薪火,煎耗津液豈等閒。


舌乃心苗色本紅,白胎黃滑強無紋;


最忌腎水克心火,舌生血刺脈尤洪。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2-10-28 17:14

17.鼻衄、吐血

 

鼻衄病根熱迫血,妄行於鼻體汗塞;


經云奔血者無汗,治法奔汗即無血。


若是七孔俱流血,傷寒紅汗為準則;


吐血熱盛不須疑,引血歸經真一得。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2-10-28 17:15

18.痓、瘈瘲、戰憟、肉瞤、筋惕

 

原夫痓症屬膀胱,頭項強直背反張;


此是傷風感寒濕,宗筋牽引致拘攣。


目開無汗為剛痓,屬陰身熱葛根湯;


目閉有汗為柔痓,屬陰肢冷桂枝湯。


瘈瘲之症熱生風,風邪主動起紛飛;


瘈則縮急瘲伸緩,補血榮筋藥帶溫。


戰憟陰陽兩相鬥,乾坤搖動不聊生;


邪氣交爭則為戰,憟是邪氣內爭沖。


肉瞤筋惕不常有,惕者動者瞤者跳;


過亡津液血枯乾,筋肉失養滋為妙。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2-10-28 17:16

19.瘥後昏沉、食復、勞復、色復

 

病後昏昏非醉癡,言語顛倒脈蹺蹊;


似瘧非瘧忘饑飽,余邪尚在心胞迷。


飲食過度為食復,土弱難勝穀氣時;


勞動再發為勞復,緣其血氣未根基。


陰陽交易為色復,邪毒授受最難醫;


玉莖攪痛頭難舉,眼目昏花事不知。


婦人玉戶裏急重,痛連腰腹脈弦微;


傷寒瘥後為危症,理中加減酌支持。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2-10-28 17:16

20.熱入血室

 

婦人傷感中風寒,頭痛發熱也惡寒;


月信適來沖此症,身涼腰脊痛難堪。


晝則精明夜譫語,似瘧非瘧不一觀;


熱入血室為名號,莫把杭州作汴看。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2-10-28 17:17

21.蛔蚘、狐惑


蛔蚘即入三屍蟲,腸胃虛寒求食因;


甚至吃人之臟腑,四肢倦怠目常眩。


聞食即吐蛔蚘症,治法酸鹹藥性尋。


狐惑猶豫所不決,刺入腸胃刺入心。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2-10-28 17:17

22.拂鬱懊憹

 

拂鬱行止不如意,肢體積氣由火氣;


懊憹喜怒不寬舒,散悶淘情求益智。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2-10-28 17:18

23.不仁、百合

 

不仁有呼為屍厥,痛癢針灸渾不知;


肢體皮肉何頑梗,經絡痼冷恐難醫。


百合傷寒為破症,百骸受病藥難聘;


無復經絡節次傳,汗吐下法不足信。


似寒無寒不怕寒,似熱無熱不怕熱;


微食不食臥不臥,陽春一曲和皆難。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2-10-28 17:19

24.痰氣、腳氣、虛煩、傷食

 

痰氣類寒汗惡風,憎寒吐熱氣衝攻;


頭項身體不強痛,幾希界限此中分。


腳氣如何亦類寒,頭痛心熱大便難;


腳膝屈弱難移動,風寒濕熱發其間。


虛煩暴燥熱為魔,汗下功夫豈敢勞;


不惡寒兮頭不痛,傷寒真似判絲毫。


傷食似寒何以知,頭眩身熱惡寒時;


胸滿腹痛兼嘔吐,莫作傷寒一樣醫。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2-10-28 17:23

25.風門方法


諸風肝膽木招來,六部浮弦疾病胎;


風痱癔脾偏枯四,千枝萬藥此中栽。


血氣中風難舞蹈,半身不遂臥形骸;


癱瘓瘈瘲搐搦作,遍身疼痛可哀哉。


經絡中風忘痛癢,多因麻木肉皮頑;


風中府兮神恍惚,昏迷不醒倒塵埃。


至於中臟腸堪斷,痰迷心竅眼歪斜;


牙關噤閉聲音杳,痰涎壅盛噴唾花。


假道伐虢先鋒將,烏藥順氣扣關和;


藿香正氣無拘泥,續命湯成發表證。


萬一餘黨未心服,防風通信和增減;


最忌頭搖併發直,汗雨如珠面若妝。


鼻舌喉拽鋸魚咽,水道不進命難存;


中氣形狀象中風,脈狀身冷不相同。


且無涎沫何難認,誤作風醫命難殂;


更有許多相類處,須作風吹列調醫。


中氣者口角無涎沫,中風者口角有涎沫;


中氣脈沉緩,輕者用藿香正氣散。


中風脈浮洪,重者用順風勻氣散。


通關散皂角一味,為末,吹少許入鼻內,有嚏可救,無嚏不治。


蓋肺氣絕也。


若口不開則筋先絕矣。


亦不治。


烏藥順氣湯烏藥順氣僵蠶薑,枳殼陳皮芎芷詳;


甘草麻黃和桔梗,中風先服此為良。

夫偏身麻痹表氣不順也,故治以麻黃川芎。


語言澀,裏氣不順也。


故治以烏藥陳皮枳殼。


口眼歪斜面部之氣不順也。


故治以白芷僵蠶,喉中氣急甘草可緩。


肺氣上逆桔梗可也。


痰之為物,寒則結滯,熱則流行,佐以乾薑行其滯也。


此治標之劑也。


藿香正氣散藿香正氣紫蘇臣,大腹陳皮芷朮苓;


桔梗半夏甘草厚,風寒暑濕各相應。


凡治風必先理氣,氣順則痰自消。


故用藿香正氣則清陽上升濁陰下降。


天翻地覆之分定,何邪作梗耶。


續瞑湯下參附子,防風已桂麻黃使;


甘草杏仁芎芍芩,不復四生反起死。


古人以此方混治中風,未詳其症。

 

予謂麻黃杏仁湯也。


仲景以之治太陽之傷寒。


桂枝芍藥桂枝湯也。


仲景治之太陽之中風。


如是言之則中風而有頭痛,身熱脊強者皆在所必用也。


人參、甘草四君之二也。


局方用之補氣,芍藥四物之二也。


局方用以養血。如此言之。則中風而有氣虛血虛也。


皆在所必用者。


風淫木疾故佐以防風,濕淫腹疾故佐以防己。


陰淫寒疾故佐以附子。


陽淫熱疾故佐以黃芩。


蓋疾不單來。


襟襟操而至,故其用藥亦兼該也。


防風通聖歸荊荷,國老將軍翹石膏。


桔梗梔芎芩芍朮,麻黃芷滑起沉屙。


夫防風麻黃解表藥也。


風熱之在皮膚也,得之由汗而泄。


荊艾清上藥也,風熱之在巔頂也,得之由鼻而泄也。


大黃芷消通利藥也,風熱之在陽胃也。


得之由後而泄也。


風熱之在決瀆者得之由溺而泄。


風淫手鬲肺膚受邪。


滑石桔梗清肺腑也。


而連翹黃芩又所以祛諸經之遊火。


風之為患肝木主之。


川芎、當歸和肝血也。


而甘草白朮又所以和胃氣而健脾胃者也。

定風丹秦艽 羌活 甘草 防風 川芎 白芷 當歸 白朮 白芍 獨活 白芍 獨活 熟地 黃芩 生地 石膏 細辛。


許學士云中風虛邪也。


留而不去其病則實,故用驅風養血之劑,以治之。


用秦艽為君者。


以其主宰一身之風。


石膏去胸中總司之火。


羌活去太陽百節之風疼,防風為諸風為藥中之軍卒。


三陽數變之風則有白芷風熱干乎氣,清以黃芩。風熱干乎血涼以生地獨活。留風濕在足少陽甘草緩風邪。上逆於肺。乃當歸、熟地、黃耆,所以養血於疏風之後。一以濟風藥之燥。


一使手得血而能握,足得血而能步也。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2-10-28 17:24

26.暑門方法


暑傷於氣脈應虛,傷暑傷寒脈各殊;


外症與寒雖仿佛,身熱無痛不拘攣。


奔勞無烈無暍熱,避冷幽清中暑餘;


人心包絡與胃應,邪從牙齒入心居。


煩喝飲水或吐瀉,香薷飲子可先驅;


五苓散用兮邪正,六和湯去莫躊躇。


香薷飲香薷飲子參陳皮,白芩厚朴朮黃耆;


甘草木瓜白扁豆,清心驅暑此為奇。


五苓散五苓湯內豬茯苓,白朮澤瀉桂心求;


燮理陰陽清暑濕,精神恍惚定安然。


六合鷹爪藿香薷,砂參甘草朮苓居;


扁豆木瓜杏厚朴,半夏驅暑任馳驅。


夫六和也六腑和者,脾胃六腑之總司。


故凡六腑不和之症。


先於脾胃而調之,此妙訣也。


香能治胃竅,故用藿砂,辛能散脾胃氣,故用半杏。


淡能利濕熱,故用茯苓。


甘能調脾胃,故用扁朮。


補脾胃弱則脾胃復而諸疾平。


蓋脾一治,水精四布,五經並行,雖百骸九竅解太和也。


況六腑乎。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2-10-28 17:25

27.濕門方法


問君何以知中濕,沾染中間不自識;


飛專雨水居處卑,豈都生冷汗氣積。


令人下體肉皮瘡,遍身浮腫脾胃失;


脈來三至半奇寒,羌活除濕湯當食。


羌活除濕也防風,蒼朮槁本妙無倫。


升麻柴胡相鼓舞,周天風濕痛無蹤。


夫濕性下流,泥濘經絡,今以風藥治濕,譬之卑濕之地,得太陽即乾。


得和風則潔。亦治之一奇。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2-10-28 17:26

28.火門方法


心為君火配五行,尊君離位水相生;


輔弼龍火名為相,元氣之賊實可憎。


乘機煽禍易忘動,侮水煎熬腎命爭;


實火則瀉導赤散,虛火宜補撤薪丸。


各經邪火認脈症,清湯涼飲減和增;


更有陰虛火動症,地黃六味各精填。


導赤散內藥三般,生地木通一處欑;


甘草尾稍相佐使,心驚實火刻時寬。


清涼湯用生地黃,梔子玄參翹麥門;


甘草桔梗黃連入,一杯之水撲療源。


撤薪丸黃連 黃柏 黃芩 梔子 木通 犀角 生地 甘草 人參 五味 麥冬 柴胡。


夫心與小腸相表裡,故心熱則小腸亦熱,而小便必赤是方也。


生地可以涼心血。

甘草稍可以瀉熱毒,佐以木通則直去小腸膀胱矣。


曰導赤散是瀉丙丁火邪。


從便而泄也。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2-10-28 17:28

29.內傷方法

 

內傷外感要分明,脈辨氣口與人迎;


外感風寒有餘症,手背熱兮鼻氣頻。


寒熱齊作而無間,語言後重而先輕;


惡風一切風都怕,惡寒向火似如冰。


內傷飲食為不足,手心壯熱苦眩頭;


寒熱間作口無味,語言懶佉短聲音。


縱有些兮亦不怕,稍有溫暖即無寒;


須知不足中不足,補中益氣妙如神。


補中益氣賴參耆,白朮甘草歸陳皮;


柴胡左旋升麻右,內傷外感兩相宜。


中脾也,坤也,萬物之母,氣也。陽也。乾也。萬物之父。


過於困乏勞碌則百骸皆虛。必盜父母以得養。而中氣大傷也,不有以補之,則形氣不幾於絕乎。


故用白朮、甘草之平補者,以補中用人參、黃耆之峻補者,以益氣,土欲燥則當歸隨以潤之。


氣故欲滯,則陳皮隨以利之。


而升麻、柴胡所以升乎甲膽乙肝之氣也。


蓋甲乙者東方生物之始,甲乙之氣升則土火木金水,必次第生也。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2-10-28 17:29

30.傷飲方法

 

濕熱有毒如酒無,注入脾胃疾常有;


積痛昏迷嘔吐頻,飲食少進脾家咎。


治法汗之利小便,上下分清其濕妙;


葛花解醒湯不移,眾人皆醉我獨醒。


葛花解醒參乾薑,茯苓澤瀉朮木香;


青陳皮與砂神麯,豆蔻加來治酒傷。

夫葛花之寒,能解酒中之毒,茯苓澤瀉之淡,能利酒中之濕。


砂仁豆蔻木香生皮之辛。能行酒食之滯。


乾薑所以開胃止嘔,神麯所以消磨炙膩。


而人參白朮之甘所以補益被傷之脾胃。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2-10-28 17:29

31.鬱門方法

 

伏脈五鬱已先知,木喜條達急吐之;


火癝上炎須汗發,土惠停滯奪為奇。


金本清虛雍何塞,水性奔流折莫遲;


血氣濕熱痰與食,又名六鬱亦須知。


升者不升降不降,當變不變失其時;


諸鬱病根由此始,解鬱湯頭造化機。


解鬱香附蒼朮芎,陳皮神麯白茯從;


貝母翹梔蘇梗枳,再勞國老在其中。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2-10-28 17:31

32.痰飲方法

 

痰之為病不勝言,稠則為痰稀飲詳;


理氣治標雖捷法,扶脾治本更為良。


諸症來歷如何認,各色臨流浮與沉;


二陳見景須加減,滾痰飲用細思量。


二陳甘草與陳皮,半夏茯苓白去皮;


痰嗽陣中為上將,添兵減灶有回春。


夫痰者,人心之賊也。


生於脾胃,不能自動,隨氣稍長,今之治痰,必先理氣,此說固是正治標之論無加健去濕,治本之萬全也;


是方半夏辛溫能燥濕,茯苓甘淡能滲濕,濕去痰無再生,陳皮溫能利氣,甘草辛平能益脾,二陳不惟治痰,能使大便潤小便長。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2-10-28 17:31

33.咳嗽方法

 

肺為華蓋號清虛,忽被邪魔入心居;


有聲無痰來作咳,無聲有痰嗽難除。


有聲有痰為咳嗽,令人五臟不聊驅;


參蘇四季隨加減,丁香半夏作丸須。


參蘇飲內枳前胡,半夏陳皮桔梗蘆;


甘草茯苓木香末,清金瀉火病皆疏。


丁香半夏丸人參 乾薑 丁香 細辛 半夏 檳榔


脾胃溫暖,則能運行,痰飲脾胃虛寒,則痰飲停於胸膈,肺氣因之不利,乃作咳嗽。


半夏之辛,所以燥脾,人參之甘所以養胃。乾薑之溫所以行痰。細辛之辛所以散飲。


用檳榔取性重,可以隨痰。


經云所高者抑之是也。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2-10-28 17:32

34.喘急方法

 

上氣喘急最難醫,呼吸參差勢可悲;


肺實熱邪雍促甚,肺虛寒思怯之微。


手足溫兮生一線,四肢厥冷夢無疑;


定喘湯頭斟酌用,云泥虎鼠正幾希。


定清湯苓蘇子瓜,陳皮白果款冬花;


甘草麻黃桑白杏,沉香半夏古來誇。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2-10-28 17:33

35.哮吼方法

 

哮吼原來肺竅痰,又緣外熱內包寒;


咽喉日夜無停響,聲音古怪若弦彈。


心染浮滑湯丸愈,久治沉澁覓靈丹;


治哮湯頭兼發散,不必多方孟浪談。


定哮湯用參阿膠,麻黃甘草桑白加;


五味半夏罌粟殼,臨期應變始為佳。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2-10-28 17:34

36.瘧門方法

 

緣何瘧疾許多名,不必多方枉費心;


總是內傷與外感,內外失守瘧來侵。


邪正不分寒熱作,陰陽交閉厥成功;


經云無痰不作瘧,脾胃源頭可肅清。


弦數熱多須汗解,弦遲寒盛要溫平;


無汗當發散邪與,有汗當止正氣尋。


柴苓通分利表裏,清脾無礙妙如神;


鬼哭靈丹雖截法,虛實新久要分明。


散邪湯內有麻黃,防風荊艾薑活全;


紫蘇芷芍芎甘草,渾來瘧汗兩傾盆。


柴苓湯即兩湯名,分別陰陽問久新;


和解瘧疾通表裏,無驕無謟樂升平。


清脾甘草果茯苓,白朮青皮厚朴芩;


半夏柴胡甘草伴,太陰瘧鬼串山林。


熱多寒少口苦咽乾大小便赤澀,脈來弦數者此方主之。


夫清脾者,非清涼之謂。


乃攻去其邪,中焦為一清也。


故青皮厚朴去清脾中之痰。


半夏茯苓清去脾中之濕,柴胡黃芩清去脾中之熱。


白朮甘草清去脾中之虛。


而草果仁又清膏盲之疾也。


七寶飲常山 厚朴 陳皮 甘草 檳榔 草果 等分用酒煎露宿次早溫服。


此方脈來浮大弦滑者可用,若沉澀細微者勿用。


三解湯柴胡 澤瀉 麻黃去節此治瘧之劑時行長幼相似者,主之。


此方但可瀉實,虛者宜補其氣血。


截瘧驗方常山三錢 檳榔一錢 草果一粒 蒼朮一錢 半夏一錢 厚朴八分 青皮一錢 柴胡八分 烏梅五粒 紅棗三粒 蔥三條 燈心七條 生薑三片 水二碗煎一碗當日早時面朝東,足立齊齊服之即除。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2-10-28 17:35

37.痢門方法

 

請問如何能成痢,多因濕熱氣血滯;


臟腑積聚生冷多,脾胃不和飲食致。


勿兮赤白與雜形,俱作濕熱標本治;


身涼脈細腹多痛,身熱脈大口噤忌。


裡急後重覓香連,木香導氣須當備;


四時發作有來因,不獨秋間有如是。


加味香連丸木香 黃連 厚朴 甘草 蒼朮。


木香導氣芍檳榔,硝黃厚朴茯苓存;


黃連歸尾薑茶引,諸般痢症總相當。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2-10-28 17:37

38.泄瀉方法

 

泄瀉之名有許多,大都濕勝土多魔;


闌門注下無清濁,風能濕勝脈微毛。


治法升提須利水,澀法急投無奈何;


斷流湯飲先分理,治瀉丸丹亦極屙。


斷流湯內桂防風,二朮二苓澤瀉兮;


厚朴陳皮甘草芍,中流砥柱建膚功。


夫濕多成泄以致陽氣下陷,此清濁倒置也。


風能濕勝故用防風。燥能勝濕故用二朮。


淡能利濕故用二苓。土病水乘故用白芍。


其桂朴之流又所以溫經佐使也。


止瀉丸:肉豆 粟殼 訶子 黃連 白附食積瀉、腹痛甚而瀉,之後痛減,肺細是也。


用香砂平胃散去枳殼加白朮、茯苓。


五苓散:


茯苓八分 白鼠八分 豬苓八分 澤瀉八分 山藥八分 陳皮八分 蒼朮八分 炒砂仁八分 肉蔻去油八分 訶子去殼八分此方治濕瀉水多。


而腹不痛腹響雷鳴,脈細是也。


理中湯:


治寒瀉症人參一錢 乾薑一錢 甘草五分 藿香七分 良薑七分 生薑三片 白朮一錢 桂五分 陳皮七分 茯苓七分 烏梅一粒 杏二枚 燈心一節寒極手足冷、脈沉細,加附子去良、薑、桂。


腹痛加砂仁、厚朴、木香、去人參。


嘔噦噁心加燈心、半夏去良、薑、桂。


瀉不止加蒼朮、山藥。

瀉多不止加豆蔻、訶子、附子,去良薑桂。

虛汗加黃耆去藿香桂。


飽悶加厚朴、砂仁,去良薑、人參、官桂。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2-10-28 17:38

39.霍亂方法

 

霍亂之症有何因,內外傷感病根深;


忽然或吐而不瀉,或吐不瀉要認真。


心腹先吐腹先瀉,心腹齊痛吐瀉頻;


若兼轉筋入腹死,濕霍亂兮虎狼名。


更有絞腸乾霍亂,吐瀉不得可憂驚;


命在須臾無所禱,鹽湯探吐多救人。


藿香正氣三春用,五積隆冬注意尋;


不伏水土形相似,本地砂泥最有靈。


藿香正氣散方見風門。


五積陳皮甘草薑,芎蒼芷芍茯苓詳;


半夏桔梗歸厚朴,麻黃枳殼桂心良。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2-10-28 17:39

40.嘔吐等門


聲物俱出謂之嘔,有物無聲見吐醫;

 

有聲無物名乾嘔,其聲輕小短而微。


噦脘有聲亦無物,聲音重大濁長依;


翻胃食已即來吐,也有朝食暮吐之。


噎膈思食難進口,噁心欲吐不吐奇;


吞酸咽下酸津液,吐酸湧出水稀稀。


欸逆俗呼為打呃,哇聲發作勢蹺蹊;


噯氣即今之阿欠,稠痰濕熱胃中迷。


蹧襟不外痰因火,痛不痛兮饑不饑;


大都脾胃肺肝患,額汗口沫險無疑。


兩便不閉無妨事,保中湯飲任馳驅;


順氣和中加減用,切脈因時再制宜。


保中湯:治飲食不下吐瀉不止。


保中湯內藿香苓,黃連梔子半砂仁;


茯苓陳皮炙甘草,龍膽加上效如神。


順氣湯中香附芩,陳皮甘草半砂仁;


朮枳連梔神麯簇,煨薑一片保安寧。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2-10-28 17:40

41.諸氣方法

 

經云夫氣體之充,與血周流配始終;


內外感傷病疾作,公私抑鬱利名窮。


有餘是火燎原野,不及生寒方寸中;


獨參自古為良法,不是虛寒莫浪從。


獨參湯人參一兩


氣者萬物之所資始也,天非此氣不足以養萬物,人非此氣不足以生。


故曰一息不運則機誠窮。


一毫不續則宵懷判。是故病,以氣為首務也。


人參味甘性溫,得天地中和之氣,以成形,故用以補中和之氣。


使其一息尚存,則可以次第。而療諸疾矣。


煩躁加童便者。虛而有火也。


身寒加附子者,回其孤陽也。虛實之辨,不可不察。


獨參但可以治虛耳。若實症危急當因時制宜也。


治氣虛用四君字湯人參 白朮 茯苓 砂仁 陳皮 薑汁炒厚朴 當歸 甘草各等分 生薑一片 棗二枚虛甚加黃耆。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2-10-28 17:41

42.痞滿方法

 

痞與否同不通泰,不是五積之痞塊;


輸輪失常或誤下,治濕法同消痞訣。


實痞便閉虛痞利,內雖滿悶外無恙;


木香化滯先嘗試,黃連消痞後加臨。


木香化滯當歸稍,柴枳陳皮大腹包;


白蔻紅花薑半夏,中洲茅塞任君投。
 

黃連消痞丸黃連土炒 黃芩七錢 枳實五錢 半夏 陳皮四錢 茯苓一兩 豬苓三錢 澤瀉 鬱金 乾薑。


養胃方法香附 砂仁 木香 枳實 炒各七錢 白朮 茯苓 半夏薑汁炒 陳皮各一錢 白蔻藿香 厚朴薑汁炒 炙草二錢 生薑二片 棗一枚食後服。


瘦人心下痞滿,加黃連去半夏,血虛加當歸、白芍,去半夏。


痰膈加瓜簍仁、貝母、桔梗、竹瀝、薑汁少許、白朮、半夏。


脾泄加炒蒼朮、白芍,去半夏。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2-10-28 17:42

43.鼓脹方法

 

中滿脹滿即鼓脹,四肢不腫頭無恙;


臍凸筋青小水無,男從下起女從上。


按之不窟為逆症,不比水腫多般樣;


分消湯飲可回春。家傳正氣誰堪讓。


分消湯分消湯那內茯苓,蒼朴白朮枳砂仁;


陳皮木香附澤瀉,大腹皮兮可坦平。


此方氣急加沉香,腫脹加菜頭子。


家傳正氣湯家傳正氣烏藥奇,藿香附朴枳陳皮;


半夏蒼朮大腹殼,理脾消脹任驅馳。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2-10-28 17:43

44.水腫方法

 

水腫之病出乎脾,世人不識亂猜疑;


腎水脾土兩要固,脾土一虧水無圍。


氾濫並流四肢去,使人浮腫黃光輝;


風腫氣腫並血腫,陰水陽水亦須知。


風腫走注皮麻木,氣腫隨氣稍長之;


血腫之症如何識,皮間赤縷血痕見。


陽水自熱陰水冷,陰水無如胃苓奇;


所慮路歧平且坦,或加氣喘命幾希。


木香流氣散木香流氣青陳皮,香附麥門大腹皮;


木瓜通桂參苓朮,半朴葛檳果藿沉。


實脾飲實脾澤瀉豬茯苓,蒼朴白朮枳砂仁;


木香香附陳皮等,大腹皮加最有靈。


八正散八正散腫車前子,瞿麥扁蓄山梔子;


滑石木通炙大黃,陽水身熱堪授與。


胃苓湯胃苓湯即兩湯名,甘草陳皮朴朮平;


加上白朮和肉桂,豬苓澤瀉豬茯苓。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2-10-28 17:44

45.積聚方法

 

積內陰血主有形,五臟傳染不容情;


心曰伏梁肝肥氣,脾云痞氣息蕡金。


腎乃奔豚各部踞,古來五積有聲名;


聚為陽氣巳無形,六腑衍和觸景成。


雖然業積無根蒂,東臨腫痛又西臨;


復有痞塊總名色,症瘕痃癖要分明。


症者微者不移動,腹中堅硬痛堪憐;


瘕者假也能移動,忽聚忽散實難憑。


痃在劑隅和彈指,時常作痛吐難伸;


癖居脅肋形髣髴,雖多荊棘暫時形。


總是陰陽不和致,痰飲食積死血真;


七氣湯中加減用,潰堅飲子再搜尋。


七氣湯七氣湯中用益智,三菱莪朮藿香寄;


青陳皮桂桔梗加,香附甘草請先嘗。


潰堅湯潰堅湯內枳砂仁,半夏陳皮厚朴尋;


香附當歸木香朮,山楂用盡積皆平。


左脅有塊加川芎,右脅加青皮。


肉食成塊加薑汁炒黃連。


粉面食積加神麯。


血塊加桃仁、紅花桂,去半夏山楂。


痰塊加枳實瓜簍海石,去山楂。


胞脹加蘿蔔子檳榔,去朮。


壯健人加山楂。

瘦人加人參少許。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2-10-28 17:45

46.五疸方法

 

疸症身黃不雅觀,黃汗黃疸許多般;


酒穀女勞雖有五,利水和中止兩端。


多因湯飲小便閉,中焦溫熱吃緊關;


茵陳湯可回天意,轉瞬紅顏奏喜歡。


茵陳湯茵陳專治其五疸,黃芩連朮草龍膽;


豬苓澤瀉梔青皮,驅逐濕熱真勇敢。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2-10-28 17:46

47.補益方法

 

勞傷虛損補為君,萬法千方治不同;


說破五行生克理,實虛血氣要知兮。


氣虛不外四君子,血虛四物所當宗;


六味地黃和小火,天王補心各一通。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2-10-28 17:47

48.虛勞方法

 

虛勞俗語即怯勞,多因酒色太煎熬;


手足心熱痰作嗽,遺精汗雨咯血多。


渾身且發蒸蒸熱,真陰消爍落皮毛;


勞瘵有蟲能變化,薰陶傳染襲沉屙。


名色難分五六七,細微軟弱脈難逃;


治怯滋陰須降火,肉脫龍丹怎奈何。


滋陰降火柏知全,兩地川芎歸麥門;


甘草陳皮白芍朮,一杯渾下息燎原。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2-10-28 17:47

49.失血方法

 

失血由來熱作殃,久新虛實要參詳;


有升無降上部見,陽陷陰中大小腸。


陰虛火動來見血,治法補陰更抑陽;


氣降血歸無所忘,犀角地黃湯不涼。


犀角地黃湯最靈,丹皮赤芍黃連芩;


當歸酒製還宜用,何愁失血不歸經。


歸脾湯(加味:柴胡梔子)人參 白朮 黃耆 茯苓 龍眼肉 杏仁各二錢 遠志 木香 茯神 當歸。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2-10-28 17:48

50.汗門方法

 

經云汗乃心之液,多因心腎兩不交;


自汗如雨怕亡陽,陽虛陰盛發厥疾。


盜汗睡醒汗即止,陰虛陽腠發熱極;


此皆陰陽所偏勝,更有三般不治詳。


汗膩如雨津液竭,汗凝珠豆血氣傷;


汗出如流冰且淡,建中兩得最為良。


建中兩得湯建中兩得白朮芍,黃耆甘草浮麥謁;

麻黃根一把來煎,治汗即止真妙訣。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2-10-28 17:49

51.眩暈方法

 

眩暈無故忽昏迷,耳聾目閉可驚疑;


如立舟車欲倒仆,肝風上壅下虛時。


太過不及皆有此,病中產後各般醫;


兼痰理調為良法,清暈湯子古今奇。


清暈湯清暈湯活半南星,甘草茯苓芷細辛;


芎黃芩陳防風朮,任教眩暈保安寧。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2-10-28 17:49

52.麻木方法

 

麻木原來有淺深,亦有手足及周身;


麻是氣虛知痛癢,補中益氣可相親。


木乃血虛忘痛癢,二陳端的莫留停;


多兼濕痰與死血,清風湯飲可搜尋。


清風飲朮金銀花,檳榔萆薢半木瓜;


當歸芩芍乾薑活,陳皮烏藥等堪誇。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2-10-28 17:50

53.癲狂方法

 

癲狂兩症有陰陽,癲屬重陰狂屬陽;


怒氣衝冠脾火實,明目張膽亂胡言。


親疏不避赤身舞,狂症分明可主張;


斷魂落魄失心志,癡呆自笑自悲傷。


此為癲症何難認,邪祟癲狂辨柱香;


遠志化痰湯酌用,調營養胃細思量。


遠志化痰半白苓,陳皮朱砂酸棗仁;


石蒲膽星金箔氣,天麻澤瀉豬茯苓。


治羊癲方膽星 全蠍 牛黃 白附子 僵蠶 防風 天麻 麝香同棗稱水銀五分入藥內丸,荊艾薑湯下之。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2-10-28 18:00

54.五癇方法

 

癇症方書列五名,今呼諸癇作癢眩;


未生母腹沾驚怪,已出娘胎痰氣侵。


忽然僵仆流涎沫,口眼歪斜肢屈伸;


聲為畜叫因為號,須臾蘇醒不知情。


天若失職濁居上,木部將軍可肅清;


清心溫膽湯無讓,治法難逃內外因。


清心溫膽二陳全,人參遠志芎麥門;


石蒲香附白芍朮,黃連枳實竹茹全。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2-10-28 18:01

55.健忘方法

 

健忘轉盼即遺忘,盡力思來記不全;


做事始終此失彼,言談首尾不知完。


心脾思慮勞過度,神不守舍治其源;


心血不足痰遺竅,歸脾湯子可扶匡。


歸脾湯飲治健忘,參耆神朮歸麥門;


遠志石蒲龍眼肉,有熱加些生地黃。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2-10-28 18:02

56.怔忡方法

 

怔忡驚悸與恐怖,病同名異脈皆虛;


蓋人所主在乎心,心之所養在乎血。


心血一虧眾疾作,如魚無睡不相安;


惕惕如人將捕己,安神補血總司之。


安神補血總治虛,四物湯加遠志滋;


朱砂作君石蒲使,怔忡等症一齊司。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2-10-28 18:03

57.便濁方法

 

小便流濁白和紅,白如米泔赤如膿;


脾胃濕熱痰流滲,歸入膀胱氣化成。


譬之天地沖和候,凡水澄波徹底清;


天氣炎蒸水混濁,濕熱道理了然明。


又有當泄不泄致,也有忘想沖閃因;


更有清濁牽絲膩,萆薢分清飲可尋。


萆薢分清飲最靈,豬苓澤瀉赤茯苓,石蒲遠志車前子,麥門甘草地黃蒸。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2-10-28 18:05

58.五淋方法

 

淋症先賢立五名,血氣膏砂勞湊成;


氣者便難流餘瀝,血者尿血痛難伸。


膏者弱水膏脂膩,砂者精結沙石形;


勞者房勞發作痛,更有尿血不痛真。


凡此內傷七情致,外感六氣舊如新;


若覓靈丹若早病,五淋散子可追尋。


五淋散內赤茯苓,木通甘草歸黃芩;


梔子滑石赤芍藥,任君加減治諸淋。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2-10-28 18:07

59.大小便門

 

小便因何致不通,心經邪熱客紛紛;


金能生水上源主,遇克難為氣化君。


譬如文房貯水器,上竅通兮下不通;


又有小便難與短,難是艱難短欠長。


更有轉胞窿閉症,公差朵婦往如常;


治法升提休下滲,此外通關加減良。


大便何事不通行,肺部原來欠化生;


以致中洲失傳送,糟粕食積火相爭。


可憐腎臟津液竭,陽明愈結廁無登;


老人血少多秘結,潤腸湯飲減和增。


若有大小便都閉,陰陽兩結熱風生;


倒換蜣螂通臟腑,無清水火下如崩。


潤腸丸當歸 生地 熟地 火麻 桃 杏 苓 殼 朴 黃 草。


潤腸丸治大便難,硝磺生蜜性何寒;生地當歸檳榔枳。


倒換蜣螂丹荊艾 大黃 蜣螂。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2-10-28 18:08

60.關格法

 

關格之症多危亡,上吐水閉喪其元;


寒在上兮無入裏,是為關症水難傳。


熱在下焦難出入,號為格症四無門;


格則吐逆關不尿,兩枳三陳湯不妨。


兩枳三陳治關格,二陳枳實殼南星;


上下肅清通表裏,才知一鼓奏功名。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2-10-28 18:10

61.頭痛方法

 

元首諸陽之都會,輕清須伏本根源;


小火煎熬能作痛,治明部位有春回。


心主腦門肝主骨,脾居腰角肺額前;


腎位頂癲命門後,左邊屬血氣右邊。


血氣兩虛頭盡痛,風痰六氣或相間;


更有隨乾真頭痛,四肢厥逆聽乎天。


補中益氣湯為主,臨期再把引經添;


若有外邪須並去,溫涼寒熱任君沾。


補中益氣湯見上。


頭痛引經歌太陽川芎陽明芷,少陽柴胡湯半裏;太陰蒼朮少陰辛,厥陰茱萸能直抵。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2-10-28 18:10

62.耳病方法

 

兩耳經云腎之竅,虛則鳴雷左右要;


婦人多有左邊聾,以其忿怒動肝火。


男子右邊多重聽,斷之欲色動相火;


若遇兩耳俱鳴聾,膏粱脾甘動胃火。


又有腫痛流膿水,此是腎家風濕熱;


滋腎通耳湯嘗試,也有痰火虛血氣。


滋腎通氣四物君,黃柏知母妙無倫;


蘆薈相須龍膽草,何愁兩耳有鳴聾。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2-10-28 18:11

63.鼻病方法

 

鼻為肺竅要清虛,難受埃塵半點居;


外感風邪流清涕,聲重氣息壅唏噓。


鼻洲各別流濁涕,膽經邪熱腦中驅;


腦滿時常流漿水,酒色過度腦門虛。


控腦砂兮腦亦痛,有蟲食腦痛難除;


鼻外酒齇濕熱致,鼻中瘜贅肺邪除。


譬之雨霽之由地,突生芝草理堪思;


治法清金兼降火,通竅之湯所必需。


通竅湯頭辛夷君,川芎白芷葛防風;


蒼朮細辛生甘草,升麻薑活杏麻黃。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2-10-28 18:12

64.口舌方法

 

脾應中央戊己土,口舌同居通臟腑;


口乾脾熱肝膽酸,肺辣心鹹心熱苦。


舌吐不收為陽強,舌縮難言令子母;


口舌糜爛忽生瘡,咽喉涎漫苦難當。


重舌木舌舌本強,加減先鋒桔梗湯;


己上赴宴湯堪用,金針刺疼造乾坤。


赴宴湯中用三黃,百煎梔子天麥門;


乾薑細辛硼砂末,一杯揮去息燎源。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2-10-28 18:13

65.齒門方法

 

齒乃腎表骨之餘,上下牙痛腎熱居;


上片痛兮胃虛熱,下斷大腸風熱虛。


胃病好寒惡飲熱,大腸飲熱怕寒虞;


開口呷風疼痛者,陽明風氣可驅除。


牙齒搖動不堅固,胃元虛弱有瘕疵;


齒縫流濃並出血,齦宣骨露待何如。


骨槽風變成流注,陽明濕熱莫躊躇;


清胃湯丸加減用,達尊散子定無拘。


清胃湯兮川黃連,當歸生地朴硝鹽;


丹皮地骨須同用,升麻佐使柴前胡。


達尊散石膏一兩 白芷五錢 細辛五錢 甘草一錢。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2-10-28 18:14

66.咽喉方法

 

咽以咽物通胃脘,喉以候氣通五臟;


齊驅並峙肺門間,清濁悠兮熱與寒。


臟熱腫熱多痛癢,肺寒縮硬又多痰;


若夫猝然覺腫痛,水漿難入語言難。


會厭兩旁都腫痛,俗名喉痹發雙哦;


會厭一邊腫突出,此為喉閉發單哦。


此為相火腫送致,金針刺發起沉屙。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2-10-28 18:20
本帖最後由 wzy_79 於 2012-10-28 18:24 編輯

67.心痛常痛時方

 

當歸一錢半 川芎八分 陳皮八分 半夏一錢 酒芎一錢 炒元胡一錢 五靈脂八分 良薑八分 吳茱萸六分 菖蒲八分  香附一錢 砂仁一錢 


枳殼八分 生薑一片 甚痛加乳香一錢 沒藥一錢肉桂八分 木香六分共為末,調湯藥,兩次飲。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2-10-28 18:23
本帖最後由 wzy_79 於 2012-10-28 18:26 編輯

68.有胎氣心痛方

 

當歸二錢 川芎一錢 酒芍一錢半 香附一錢 砂仁一錢 白朮一錢 酒芩一錢 枳殼八分 茱萸八分 烏藥六分 肉桂七分 


甘草三錢 生薑一片 紅棗三粒痛甚加良薑八分,吐加薑汁、半夏一錢半,脹大腹皮酒洗一分,口渴加烏梅一粒洗去煙同煎。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2-10-28 18:27

69.虛煩方法

 

虛煩俗名為暴燥,左寸虛數作心煩;


左關虛數為膽冷,病後逢之血氣虧。


腎水枯竭亦煩躁,滋陰降火不須疑;


心煩見景施良劑,膽冷無過溫膽湯。


溫膽湯兮治虛煩,二陳再把竹茹攢;


人參遠志須加入,不比它經可結盔。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2-10-28 18:28

70.不寐方法

 

不寐根由有數端,痰涎流注膽經攢;


空思妄想多如此,寡婦尼僧不一觀。


若遇老年難寤寐,既衰血氣滯迴圈;


白頭四物四君子,高枕無憂治壯年。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2-10-28 18:29

71.遺精方法

 

五臟六腑皆有精,腎為都會配生成;


聽命於心行伎倆,不及太過自虧盈。


青春強制於持節,如瓶充滿夢遺精;


所求不遂夢中泄,此是神交最損人。


下亢虛敗精流滑,行存坐臥若壺傾;


酒色過度精液竭,餘精遺漏藕絲形。


陰虛火動未交泄,清心補腎理堪憑;


再兼脾胃分清濁,蓮子清心妙如神。


清心蓮子治遺精,人參遠志及茯神,兩地蓮須石棗肉,麥門酸棗炒其仁。


作者: wzy_79    時間: 2012-10-28 18:31

72.女科總旨

 

男女生來造化同,五行一理陰陽分;


男主補氣水為主,女人補血以為君。


性有胎前與產後,崩漏淫帶不同徒;


大都女人多病疾,多由經水不調通。


先期而至榮虛熱,衍恨而行血冷云;


脈息陰陽左右反,四物湯飲古來宗。


調經方法陰血流行灌一身,上為乳汁下為經;


通塞莫逃寒與熱,臨行尤怕怒生嗔。


久病傷胎皆阻上。感冒稽遲號觸經;


腰腹疼痛肢體困,血越上竅錯行經。


一月兩度沖經致,三月一致曰居經;


七月無經損是的,取經湯子急家尋。


崩漏胎門取經湯子孩兒茶,乳香沒藥制斑蟊,大黃巴豆蔥連白,調經受孕妙無加。


經虛陽搏經曰崩,女人五十理無生;


經斷數年忽又至,既衰反候不為亨。


壯年經水行不止,名之曰漏不為崩;


好把芎歸湯料理,莫用兜留止塞行。


又有帶下赤白濁,虛實補瀉休穿鑿;


十婦九帶尺中微,解帶湯丸所當學。


解帶湯解帶四物蒼白朮,玄胡香附陳皮茯;


甘草丹皮和貝母,地榆乾薑黃柏簇。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