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草亭目科全書】
書名 一草亭目科全書
作者 鄧苑
朝代 清
年份 公元1644-1911年
分類 眼科
引自:http://jicheng.tw/jcw/book/%E4%B8%80%E8%8D%89%E4%BA%AD%E7%9B%AE%E7%A7%91%E5%85%A8%E6%9B%B8/index
【年序】
人身五官中,惟耳目為尤重,而司聰之外,莫若司明,目雖開竅屬肝,然五臟之精液,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睛。
故養生家,有內視靜功,目光宵燭之說,惟內養既充,外邪不擾,則眸子了然常明。
第人生斯世,勞心勞形之事,誰能或免。
或被風霜所冒,暑熱所侵,則受傷於外。或為鬱怒傷肝,營血摧耗,則受損於內。
斯則欲因病療治,則終身明瞽之關,皆出自醫者之手,可不慎哉。然世所謂能撥雲霧而睹青天者,伊芳何人乎?
舍清江鄧子,其誰與歸。
予嘗覺其一草亭目科全書,其自序業醫之緣,蓋本於宋儒為人子者不可不知醫之論,則其人孝矣。
且以文正范公不為良相即為良醫之旨。
矢志自期,則其人仁矣。仁孝之人,殫精醫學,烏有不造於神明之域者。
故立論列方,內損外因,分剖詳悉,奇偶制度,精專明備。
且其所傳,又迥出尋常萬萬者,是以用其方藥,輒試輒驗。
惜乎棗梨殘缺,其書不傳,予得是書藏之什襲久矣。
今不敢自私,重付剞劂,公之斯世,非第為仁人孝子表揚著作之苦心,抑亦為天下後世,凡苦目病者,揀方療治,得以復明,不須內視之功,自可保五官之最重,而不慮風霜忿郁之傷,則鄧子一草亭書,其功寧有量哉。
是為序。
康熙歲次丁酉菊月廣寧年希堯書於金陵官署
【曹序】
夫人之有目,猶天之有日月也。
假使天無日月,何以判陰陽。
人而無目,何以辨物色。
故目為司明之官,心肝脾肺腎,五經皆系焉。
然則目亦烏可不明耶。
嗟夫,世之病目者多,或以酒色而起星障,或以風火而生云翳,不有良藥,何以療之。
然良藥非良醫,莫能用也。
余嘗聞蘇子有言,藥雖進於醫手,方多傳於古人,旨哉斯言。
今業三指禪者,不揣醫者意也之義,不究病源,妄施藥餌,轉致瞽廢終身,良可慨焉。
爰思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天下之大,豈乏良醫。
其有能起瞽廢者,復游於光天化日之下,厥功亦偉矣哉。
胡芝樵太守,媯川名下士,嘗仕吳楚間多惠政,迨改官之閩宰沙縣令龍溪,深得國僑寬猛之術,民情翕然,去思來暮,所至興歌。
余同舟十稔矣,第知太守之學問淵邃,潛心好古,其撐腸文字,奚啻五千卷而已哉,從未知其通岐黃學。
唯其家人間有疾作,未嘗延醫於外,竊有疑焉。
客冬荊人,患喘瀕危者屢矣。
有謂太守能治之,遂延至寓,投以劑,卒賴以安,太守其扁鵲後身乎。
會出示手鈔年偶齋所刊目科,為清江鄧氏書,後附異傳目科七十二回答,合成一冊,重加校訂,名之曰啟蒙真諦。
藏之有年,不欲秘自炫奇,亟付鉛槧,以公同好。
乃問序於余。
余自慚譾陋,不諳醫理,何敢序是書。
噫,是誠問道於盲也。
今觀夫是書之有條不紊,意義兼賅,運用之神,非蠡能測,洵目科中未見書也,余何幸而見之。
今一展卷間,便了然於中,竊謂不特啟予一人之蒙,將以啟天下千萬人之蒙也。
太守以啟蒙真諦而名是書者,其誰曰不然。
光緒八年歲在壬午燈節後一日嘉善曹晉墀謹序於綠榕城西之尺蠖居
【胡序】
余讀書之暇,好涉獵雜藝,自少性已然。
故岐黃學,竊粗曉大義,雖習未精,然偶審證酌古,浸淫乎盲矣。
余探古方,百治卒罔效,古人欺我耶?
抑擇之不精而運用之不神耶?或者治目有秘諦,古未泄其真,將盲而可憫者多矣,豈獨余子哉!
有友人某者,示以抄本目科,謂家藏累世矣,特未試其方何如耳。
余受覽之,見其為二冊合抄,其前冊,曰《一草亭目科全書》,清江鄧博望先生所撰,廣采群方,論次精微,余固知為盲者之寶筏。
其後冊,曰《異授眼精深顯豁,義意美備。仙乎隱乎,莫可思擬。爰為兒子烈,揀方治其目,不旬日而翳散,光明如初。
余於是乎愈益信是書之果有濟於世,始恍然其真諦在此矣。
遂乃立愿制藥施貧盲,適以事改官淮,忽忽未暇辦此,己巳庚午歲,奉檄司榷靖江,同僚楊君,目將廢,余為藥之,應手復其明,乃竟群相驚異。於是踵門求醫者無虛日,主藥輔藥者,是書中之最神妙方也。
然費頗不貲。余貧無力制備,姑僅修合蘆甘石四分之方應之,無不立著效。
迨余又改官閩,一行作吏,未嘗舉以告人。
光緒己卯秋,權稅崇安,復藥人盲,愈者更難以枚舉。
廣寧年公偶齋,官於康熙朝者也,嘗惜一草亭簡殘缺,為重梓之。
嘗懼《異授》世無刊本,恐磨滅為創刻之。
忽忽二百年至今,而余所得乃抄本,傳寫脫誤,亥豕殊多,欲證疑似,歷求坊間而不得。
蓋年刻既寡,又久遠就湮,況復經夫兵燹耶。
余不揣淺陋,逆其意而尋其義,略點竄而正之,不敢正者,注明於逐條之上,俾用者酌之。
諒博望諸賢,及後之精岐黃者,或不妄我於上下數百年間歟。
噫,今余年將老矣,愧少壯所學所宦,皆無大規模垂不朽,執是書而濟世,一人所及,其愈能幾何,且殷殷然其久而失傳是慮,爰謀之梓,續不絕一線。
又以他得經驗奇方附諸後,愿舉而示世,曰此《啟蒙真諦》也,因以名是書,而各仍其舊,名判種部,付之手民,刊而廣布之。
俾天下盲者不盲,盡游光天化日中,而無所患苦,是區區所深幸。
經驗奇方者,雖短劇僅二,然余已百試輒效,其功用大矣,閱者毋少而忽之。
光緒八年歲次壬午孟春月媯川胡崧芝樵氏序
【張序】
昌黎韓子曰:
莫為之前,雖美而弗彰;
莫為之後,雖盛而弗傳。
旨哉斯言,千載上下賴繼續,不然,前之人苦心積慮而有所成者,後之人漠而視其殄滅澌盡。
不承往古,以開示來茲,幾何不胥天下而盲哉。
是故抱殘守缺之君子,尤於絕學三致其意焉,良有以也。史遷著書成,其自序則曰藏之名山,傳諸其人。
嗟乎,其人豈易得哉。
媯川胡公芝樵者,好學而慕古,博藝而多能。
惟博藝也,故惜藝如命;
惟慕古也,故懼古就湮。
所學所能,余望其洋而莫測其涯 矣。
今特於其校刊啟蒙真諦也。
蠡舉一勺,愿與天下共測之,《啟蒙真諦》者,媯川總括兩家目科名之也。
其一清江鄧博望先生著,有《一草亭目科全書》,原簡殘缺,其一不知何許人著,有《異授眼科》,留於天壤間,有掃云之巧,有撥霧之奇,康熙朝,年公希堯舉鄧書而重刊,又異授而創刻之。
今遍求之不能得其本,惜哉惜哉,其學絕矣哉。余賦性疏狂,不甘牖下處,好游也久矣,交士大夫亦多矣。
所過而見者,錦繡之華麗,珍寶之充盈,光怪陸離,駭耀俗耳目,則往往皆是。
然余視之蔑如也,兩目直若盲,夫余不盲於目,而若盲於目,則知彼不盲目,而實不特盲目,且盲於心矣。
悲哉悲哉,是誰使之胥世之寡識者,而竟盲之哉。
光緒庚辰春,余下龍眠,入於閩,一見輒相得者,則有胡媯川而已。
戾止其廳事,名書畫數幅,陳設寥寥,渾朴而近古。揖坐而談之,狀貌盎岸,而言皆有物,退而折矣,謂是可以啟余之盲矣。
居無何,不知媯川於何所取余,款而館之家,命幼子受經焉。
日月逾邁,寒暑已兩嬗至今,初余之至館也。
不意心目間蔑視於彼,而忽駭耀於此矣。
何為其然也?
登其堂書而已,入其齋書而已,憩其舍書而已。
琅函山架。
牙簽叢積。
其視錦繡珍寶。
則倍蓰其光怪陸離矣。
觀止矣。
其蔑以加矣。
迨余館居久,乃愈識媯川邃於經,熟於史,錯綜諸子百家言,尤深岐黃學,尤非特此也。
尤有可異者,星象也,指奕棋堪輿也,捕龍虎陽宅也,按羲索卜筮也。
懸龜鑒而六壬,尤精風鑒也,具只眼而妍媸,而善惡,而邪正,而吉凶者,俱呈露而莫能遁其形。
神峰則舉天下窮通壽夭,歸指掌之間,兵法則嘗試之矣。
殺賊於湖湘,升平之世無所用,媯川固秘而絕口不談。
凡此者,固又媯川之錦繡,媯川之珍寶,光怪陸離於其胸腹中者也,豈特岐黃之學哉。
岐黃洋海一HT 耳,是故今者所校刊,拳拳然,殷殷然,惟古絕學,於我乎是續為快。
噫吁嘻,博望諸賢,既絕而復續於自今以後也,苟非賴有好學慕古,博藝多能之媯川,將何所於傳,得其人哉。
假使是書僅落他人手,其漠不知寶惜者,委置於櫥架,若非蠹蝕而鼠嚙,即將上漏下濕,糜爛不堪,付之故簏,投之水火耳,誰復過而問哉。
其知之為寶也者,則又深藏而秘之,獨得以居奇,私持其術,射利於天下,療天下之盲,以盲天下之耳目,使群驚為空前絕後奇特技,是更博其名,而其究也亦同歸於盡。
然則藏之名山,傳諸其人者之兩等人,夫豈其人哉。
今媯川惜之至,懼之深,惜其藝之將絕,而又懼古之就湮,舉而刊之,以廣布天下,傳矣。
博望諸賢,不僅當年一時之盛矣,後之人苟有精其藝而擅用之美者,舉皆《啟蒙真諦》是宗矣。
執藝以成名,名藝必具彰彰矣。嗟乎,媯川一人耳,上往古,下來茲,為之後而為之前,真欲持是以不盲天下,天下安得而測之。
嗟乎嗟乎,余性疏且狂,愿大召告天下曰:盲者可不盲,其不盲者,勿自抵於盲。
當保其目,如保其心也可。
光緒八年歲次壬午孟春上浣皖桐張壽六拙我氏序
【姚序】
《一草亭》、《異授眼科》各一卷,康熙時為廣寧年偶齋先生希堯所刻。
歷年既久,原書罕見,其流傳者,率系鈔本。
近經申報館以活板排印,出書有限,而無板不能續刷。
購書稍後者,即不可得。
書中各方,歷經遵仿施治,頗著奇效,屢思付梓,以廣其傳。
庚子冬避兵旋裡,晤表舅父許君鼎翁,談次與有同心,爰仿股份票例,共為勸募。
集貲重刊是書成,不特病瞽者有復睹天日之歡,而是書藉以流傳。
凡靠是者,得所依據,以神而明之,馴致於上壽,所全豈淺鮮哉。
是為序。
光緒二十七年歲次辛丑仲春上浣嘉興姚寶 伯純甫謹序
【目論】
經曰:
五臟六腑之精華,皆上注於目。
骨之精為瞳子,屬腎。
筋之精為黑珠,屬肝。
血之精為絡,屬心。
氣之精為白珠,屬肺。
肉之精為約束,屬脾。
血氣之精脈所系,上屬於腦,後出於項。
苟被六淫外感,七情內傷,飲食失節,勞役過度,皆能損目。
夫目通肝竅,腎藏其精,一有怫鬱,則相火挾肝木而上行,遂致轉變多端,有七十二症之名。
總不越內外二障而已。
華元化云:
目類丸形,瞳神居中而前,如日月之麗東南而晦西北也。
有神膏、神水、神光,真血、真氣、真精,此滋目之源液也。
神膏者,目內涵膏,神衰則有損。
神水者,由三焦而發源,先天真一之氣所化,目上潤澤之水也,水衰則有火勝燥暴之患,水竭則有目輪大小之疾,耗澀則有昏眇之危,虧者多,盈者少,是以世無全精之目。
神光者,原於命門,通於膽,發於心,火之用事也。
火衰則有昏瞑之患,火炎則有焚燥之殃。
夫心君主也,通於大 ,故大赤者,實火也。
命門為小心,小心相火也,代君行令,通於小 ,故小 赤者,虛火也。
若君主拱默,則相火自然清寧矣。
真血者,即肝中升運滋目注絡之血也。
此血非比肌肉間易行之血,即天一所生水,故謂之真也。
真氣者,即目之經絡中往來生運之氣,乃先天真一發生之元陽也。
真精者,乃先後二天元氣所化之精汁,起於腎,施於膽,而後及瞳神也。
凡此數者,一有所損,目則病矣。
無閭子曰:夫目者,先天之氣所生,後天之氣所成,陰陽之妙蘊,水火之精華。
血養水,水養膏,膏護瞳神,氣為運用,神即維持。
喻以日月,理實同之,人身至寶,所當重也。
【目議】
黑珠屬肝,肝為木也,東方屬木木生風,在臟為肝應目中,暴怒不常生內郁,更因風熱翳侵瞳,其症因惱怒不常,勞役過度,外感風寒,內傷色欲,以致頭目眩暈,視物不明,日久不治,遂成昏暗等症。
大小 屬心,心為火也,心居包絡名君主,血逐火奔眼內凝,頭大小分虛實,遠視還同是火星,其症因憂愁煩勞,悲苦思慮,內傷於心,外攻於目,赤筋灌瞳,肉攀睛,日久不治,漸至失明等症。
上下胞屬脾,脾為土也。
太陽屬土主脾元,積熱相干病有源,上下胞瞼腫又赤,挑針時發蒂依存。
其症因多食熱物炙 辛酸,壅熱在內,瘀血腫痛,粟沙隱澀,日久不治,以致爛弦倒睫,纏綿不已等症。
白珠屬肺,肺為金也。
肺臟停留心熱攻,雙睛微見絳紗籠,但宣腸胃辛涼劑,方解昏昏似火紅。
其症因凌霜冒雪,飢飽失常,風邪外受,內熱上攻,日久不治,以致視物不明,變成白膜遮睛,疼痛難開,沖風出淚等症。
瞳人屬腎,腎為水也。
又通膽竅,此水木有相生之義,肝腎有同治之方。
腎膽同源精自華,陰虛火旺便生花,上衝神水還成綠,急養化源不用嗟。
其症因嗜欲無厭,房勞過度,大驚傷神,大恐傷志。
水火既虧,陰陽漸損,冷淚流於臉上,飛花越於目前,綠水灌瞳,青盲內障等症。
【外障】
暴發時眼,疼痛難開,時眼傳染,羞明怕日。
白珠生瘡,粟沙隱澀,瞼腫胞爛,拳毛倒睫。
肉扳睛,赤筋貫瞳,翳膜遮睛,垂帘翳障。
沖風出淚,漏睛膿出,傷寒流毒,烏珠下陷。
烏珠突出,偷針時發,胞肉生膠,風牽 斜。
雀目凝睛,撞破生翳,血灌瞳神,飛塵傷目。
時發有根,瞼硬腫脹,瞳神脹痛,時發癉澀。
小 赤澀,大 赤澀。
冰輪翳,梅花翳,旋螺翳,浮翳,實翳,濕翳,干翳,釘頭翳,白翳,紅翳,青翳,黃翳,黑翳,時發時散翳。
裡急外弛,跌撲損傷。
【外障治法】
世謂眼病屬火,然非外受風邪,眼必不病。
因腠理為風邪所束,內火不得外泄,挾肝木而上奔眼竅,血隨火行,故患赤眼。
及時調治,自獲全愈。
倘日久不治,及治而無效,為粗工所誤,遂成外障等症。
外障者,風凝熱積血滯也,法當除風散熱,活血明目,須用加減金液湯主之,外點玉華丹自愈。
如患翳膜遮睛者,用仙傳紫金膏點之,此膏能開瞽,或武當、人龍、此君亦妙。
【金液湯】
治外障等症。
軟前胡(一錢) 白桔梗(八分) 直防風(一錢) 川獨活(三分) 京芍藥(一錢) 肥知母(五分,炒)
咀片水煎熱服。
如受風寒重者,初二劑加羌活(五分) 小川芎(二分) 白芷梢(二分) 後服仍去。
如淚多者,加北細辛(二分) 家園菊(五分)
如腫脹者,加葶藶子(三分)
如痛甚者,加濃黃柏(三分)
如紅甚者,加連翹(三分) 桑白皮(四分) 牡丹皮(六分) 紅花(三分)
如翳膜者,加木賊(四分) 白蒺藜(八分)
如翳障 肉者,加石決明(一錢, )
如昏懵者,加密蒙花(八分) 家白菊(五分)
如大 紅者,加梔仁(七分,炒黑)
如小 紅者,加酸棗仁(一錢,炒) 遠志肉(甘草煎水浸軟,去骨炒,一錢) 麥冬(一錢,去心) 家白菊(三分) 生地黃(一錢) 當歸尾(三分) 熟地黃(一錢)
如初發赤眼,服藥六七劑可愈,目無後患。(外點藥)
如屢發者,風邪積熱,入在經絡,遇寒即發,服金液湯十余劑後,或作散,或作丸服,調理三十四日,外用玉華丹日點一次,即愈。
如體虛者,須用加減地黃丸,空心服,飯後用金液散,此法最妙。
如服金液湯,須飯後熱服,每日止服一劑,不可驟進,恐傷胃氣。服至六七日,自愈。
如內熱甚者,大便閉結兼以體旺年少之人,加大黃一二錢,通後除去,此病北京最多,湯用五龍。
【五龍湯】
治暴赤腫痛,如北地體旺者,宜服。
陳麻黃 荊芥穗 白桔梗 牛蒡子 莊大黃咀片各一錢三分,作一劑,生薑五錢,蔥頭二兩為引,服後腫消紅退,仍用金液湯三四劑,外點玉華丹。
【玉華丹】
治眼患外障,紅腫羞澀,昏懵翳膜等症。
蘆甘石(二兩,取白而輕者如雲片及羊腦髓樣) 川黃連(一兩,去蘆切碎,水一盅浸半日,隔湯煮汁) 童便(一盅,取男半歲無病者同連汁和作一碗)
將甘石置傾銀罐內,炭火 成碧色取起,以連汁、童便淬之,如此 淬七次,加朱砂三錢,同研為末,水飛去腳,候乾又研,極細如塵,收貯聽用,名曰丹頭。
另制珍珠,將珠錢許,置豆腐內,碗盛蒸一時久,研極細,收貯聽用。
丹頭一錢,加珠末一分,旋研,冰片三分和勻,入瓷罐封固。
凡一切外障眼,以銀簪或象牙簪沾藥,點兩 內,閉一飯久,仍以簪撥出藥屑,每日早飯後點一次,或夜點亦可。
【仙傳紫金膏】
真黃丹(五兩,研細水飛,候乾,用濃綿紙盛鍋內炒熟取起,地上候冷,又炒又冷,如此九次,去盡鉛氣,又研如塵,聽用) 川黃連(去蘆淨,二兩,切碎) 石燕(一雌一雄,大者如檳榔,與石蟹等分,搗末水飛,聽用) 石蟹(不拘一個二個,與石燕雌雄等分,搗末水飛)訶子(十二個) 真熊膽(三錢或五錢,多則效速,試法塵撒水面取粟許,滴水上,其塵分開,方真,此眼藥神品) 冬白蜜(濾淨,八兩)
先將連、訶用井水三碗,煎至一碗半,以蟹、燕為細末,水飛過,調和藥汁同蜜,銀鍋慢火煎三五沸後,入丹再煎,取柳條或桃槐條,不住手順攪,用水一盆在旁。
如沸起,即抬鍋放水盆內,待藥有絲為度,入熊膽,再旋百余旋,勿令雞犬生人婦人見之。
此方專治男婦一切眼疾,雙目不見十余年者,竟能還明,但用兩蛤許,每日點五七九次,不用雙點,初點七日,停三五日,又點七日,用燈草榐其翳膜,眼自明矣。
如重者不過三七日,神效。
【七寶膏】
去諸翳障。
珍珠(三錢) 琥珀(三錢) 水晶(三錢) 龍齒(一錢) 石決明(三錢) 熊膽(三錢) 龍腦(旋加五分)
上搗碎研細,水五升,砂鍋內煎至一升,去粗,用銀鍋熬至一盞,入淨白蜜五錢,和為膏,每夜臥後點之,旦不可點。
【武當秘授仙方】
武當山上一仙方,泄漏天機不可當,巴豆蕤仁和制石, 砂龍骨白丁香,不論遠年翳膜障,管教一點便開光。
制石(二錢) 巴豆(一錢,去殼) 蕤仁(一錢,二味同煎水去渣,以水入制石內,候乾砂,用田螺一個,漂二日,泥淨開口時,以 砂三四分入內,候其化水,以銀銚煎龍骨(火 為極細末,二分) 白丁香(取兩頭尖者,端午取用,甘草湯浸一宿,晒乾研細收貯,旋加少許點翳膜 肉)
【人龍散】
治紅腫翳膜。
人龍一條,取壯大色白者,以線系首尾,入長流水洗淨,將瓷尖破開,滴白漿,入制石內,點目亦效。
一去 肉,用杏仁百粒,搗爛取汁,調制 砂點,或又用白丁香亦可。
【此君丹】
治翳。
淡竹殼不拘多少,用布拭去毛,燒灰存性,每藥一錢,加麝香三五厘,同擂細末,點在翳上亦妙。
凡治外障眼,切不可用刀針鉤割,恐傷眼血,後成痼疾,不可治療。
經曰:
眼得血而能視,則血何可損也。但用金液、玉華等方,自愈。
一凡飛絲入眼,用鹽一粒,在口噙化,其絲自出,或用香草子一粒入眼,其子在眼走動,榐絲撥出,自愈。
一凡嘴眼歪斜,服去風藥數劑,脈平又服溫補,外用鱔魚血磨白芨塗面一邊,立見其貌端正矣。
【劉禹錫方】
治一切患眼。
用黃連末、蕤仁去皮研以上各等分,棗二枚,開頭少許,去核,以藥填滿,仍將棗頭合上綿裹,用銀鍋煎水一碗,至小半濾起,待冷洗眼立效。(棗用大而端正者)
【鼻碧云散】
治一切外障等症,如開鍋蓋法。
常使邪毒不閉,令有出路。
然力少而銳, 之隨效,宜常以聚其力。
鵝不食草(二錢) 青黛(一錢) 川芎(一錢)
上研為細末,先噙水滿口,每用如米許, 入鼻內,以淚出為度。
【內障】
綠水灌瞳,蠅影飛越,瞳神闊大,抱輪紅,瞳神焦小,亡血過多昏暗,瞳神返背,能遠視不能近視,瞳神缺陷,能近視不能遠視,瞳神破損,婦人胎風,瞳神空散,倒經血出,坐起生花,小兒痘翳,青盲翳障,小兒疳傷,冷淚時出,黑霧蔽空,眩暈轉睛,雀目夜發,烏風時發,不能久視。
【內障治法】
內障受病,多因瞳神不紅不腫,人不經意,日久不治,便成痼疾。
瞳神屬腎,又通膽腑,人身最靈者,惟此瞳神。
而人身最重者,惟此腎經,所謂乙癸同源之義也。
夫人有陰虛者,有陽虛者。陰虛則水不滋木,少火挾肝木而上炎,肝通眼竅,眼斯病矣。
蓋腎經如太極圖也,水火具焉。
右腎屬陽水,左腎屬陰水,命門少火居中。
少火者陽也,以一陽陷於二陰之中,成乎坎之象,故易謂天一生水也。
水火和平,百骸通暢,然脾土非少火不生,肝木非腎水不養,脾氣足自生肺金,肝氣充自培心火,則腎為五臟之源,所謂先天真氣,生身立命,正在此也。
故無水者,壯水之主以鎮陽光。
無火者,益火之源以消陰翳,非獨治目,諸症可例推矣。
此水火乃無形之水火,即先天真陰真陽也,陰虛補陰,陽虛補陽,脈候參之,庶幾勿失。
若水火有虧,瞳神受疾,遂為內障等症。
內障者,血少神勞,腎虛也,法當養血補陰,安神明目,須用加減地黃丸主之,空心服,兼進五寶丹,飯後服,自獲奇效。
或千金磁朱丹,與石斛夜光丸,連服,及後方選用。
【六味地黃丸】
壯水之主,左尺微弱,補水以配火。
懷地黃(酒洗蒸晒九次,又酒煮爛搗膏,八兩) 懷山藥(四兩,炒) 山萸肉(去核,四兩,洗蒸慢火炒) 白茯苓(去皮屑,淨蒸過晒乾,三兩) 牡丹皮(去骨,三兩) 光澤瀉(去毛,三兩)
俱為末,同地黃膏搗勻,加煉蜜為丸,如梧子大,每日空心,用滾水吞三錢,即以美膳壓下。
直至腎經,且無泥膈之事。
加當歸、五味、生地黃、柴胡,名益陰腎氣丸。(等分)
加枸杞白菊。
【八味地黃丸】
益火之源,右尺火衰,補火以固本。
六味加制附子(一兩) 肉桂(一兩)
愚以附、桂性烈,用還少丹代之,尤妙。
【還少丹】
滋補腎水,溫養少火,諸虛百損,男婦咸宜,久服卻病延年。
懷地黃(四兩,酒潤蒸晒九次,竹刀切片,酒煮搗膏) 甘枸杞(四兩,人乳蒸二次,乘熱同)川續斷(二兩,酒炒) 川牛膝(二兩,酒炒) 川杜仲(二兩,薑汁炒斷絲) 山萸肉(去核淨,二兩,酒洗蒸過,晒乾,炒) 遠志肉(水洗去骨,晒乾,二兩,炒) 石菖蒲(用小而節密者去毛二兩炒) 楮實子(揀淨,二兩,炒) 小茴香(二兩,炒) 白茯苓(去皮木屑,水淘淨,蒸過晒乾,二兩) 懷山藥(二兩,蒸炒)
各制就和勻,用棗肉二百枚,搗和,加煉蜜為丸,如梧子大,每日早晚滾湯好酒,任服任吞五七十丸。
此丸久服健筋骨,利關竅,充精血,美顏色,有大滋益,養生至寶。
昔仙密授婦人服之,果得高壽,且如童顏。
因子不服,須發皓然,筋骨痿軟,時當怒責,一官遙見,拘問女何打父。
婦曰:
是吾子也,不服吾藥故打之,取方嘆賞,名打老兒丸。
原系孫真人自龍宮得來,凡腎經補藥,俱可漸加。
【加味逍遙散】
治鬱怒傷肝,眼目赤澀昏暗,婦人多有之,血虛發熱,口乾自汗,月經不調,腹痛等症大當歸(酒洗,一錢) 白芍藥(酒炒,一錢) 白茯神(去皮,一錢) 白朮(土炒,一錢) 北柴胡(炒,一錢) 牡丹皮(一錢) 蘇薄荷(三分) 甘草(三分) 川黃連(三分,用吳茱萸煎湯拌炒)
上咀片水煎。
古方有梔仁,趙氏恐其傷胃氣,故去之。
【歸脾湯】
治思慮傷脾,不能攝血,或健忘怔忡,驚悸盜汗,寤而不寐,或心脾作痛,嗜臥少食,大便不調,或肢體重痛,月經不調,赤白帶下等症。
人參(一錢) 白朮(一錢) 茯神(一錢) 棗仁(一錢) 遠志(一錢) 歸身(一錢) 黃(一錢) 木香(三分) 甘草(三分)
上咀片水煎,龍眼肉三個為引。
心藏神而主血,肝藏魂而藏血,脾藏意而統血。
若思慮俱傷,而血不歸經,故有前症,治以此方,使氣血和暢,補肝實脾。
血之散於外者,悉歸中州,而聽太陰所攝矣。
【天王補心丹】
治心血不足,神志不寧,津液枯竭,健忘怔忡,大便不利,口舌生瘡等症。
人參(去蘆,一兩) 元參(炒,一兩) 丹參(炒,一兩) 天冬(去心,一兩) 麥冬(去心,一兩) 五味子(蜜浸蒸,如生用亦可,二兩) 柏子仁(炒,二兩) 酸棗仁(炒,二兩) 遠志肉(甘草煎水浸一宿炒,二兩) 白茯神(去皮木,二兩) 歸身(酒洗烘,二兩) 白桔梗(炒,五錢) 生地黃(酒洗薑汁炒,二兩,研,忌鐵器)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椒目大,白滾湯吞服三錢,臥時服。
【五寶丹】
主開瞽復明,瞳神缺者能圓,陷者能起,突者能平,真至寶也。
夜明沙(水洗極淨晒乾醋炒) 晚蠶砂(揀去土子極淨,醋炒) 鳳凰退(殼內白衣洗淨,微火焙乾,如焦者不用) 老母鴨肝(水泡切片,新瓦焙乾,忌鐵器) 嫩雄雞肝(制如前)
各為極細末,各等分和勻,每日早晚用酒調服三錢,服至七日見效。
如重者,再服一料自愈。
【千金磁朱丹】
治神水寬大漸散,昏如霧中行,漸睹空中黑花,又漸睹物成二體,久則光不收,及內障神水淡綠色淡白色者。
磁石(吸針者,二兩) 辰砂(一兩) 神麯(四兩)
共三味,先以磁石置巨火中 ,醋淬七次,晒乾,另研極細,水飛候乾二兩,辰砂另研極細,水飛候干一兩,生神麯末三兩,與前藥和勻,更以神麯末一兩,水和作餅,煮浮為度,摻入前藥內,煉蜜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加至三十丸,飯湯送下,空心服。
上方以磁石辛酸寒,鎮墜腎經為君,令神水不外移也,辰砂微甘寒,鎮墜心經為臣。
肝其母,此子能令母實也。
肝實則目明,神麯辛溫甘,化脾胃中宿食為佐。
生用者發其生氣,熟用者斂其暴氣也。
服藥後,俯視不見,仰視漸睹星月者,此其效也。
亦治心火乘金,水衰反制之病,久病屢發者,服之則永不更作,空心服,午前更以石斛夜光丸主之。
【石斛夜光丸】
治症上同。
天門冬(去心焙,二兩) 揀人參(二兩) 菟絲子(酒煮制研,七錢五分) 五味子(炒,五錢) 麥門冬(去心焙,一兩) 杏子仁(泡去皮尖,七錢五分) 白茯苓(去皮,二兩) 枸杞子(七錢五分) 川牛膝(七錢五分) 生地黃(一兩) 熟地黃(一兩) 家白菊(七錢五分) 白蒺藜(五錢) 金石斛(五錢) 肉蓯蓉(五錢酒洗去浮甲) 真川芎(五錢) 中甘草(五錢,炒) 陳枳殼(去穰面炒,五錢) 懷山藥(七錢五分) 青葙子(五錢,炒) 直防風(五錢) 川黃連(五錢,炒) 草決明(七錢五分) 羚羊角(鎊末,五錢) 烏犀角(鎊,五錢)
上二十五味制末,煉蜜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溫鹽湯任下。
上方滋補藥也,補上治下,利以緩,利以久,不利以速也。
故君以天冬、人參、菟絲之通腎安神,強陰填精也。
臣以五味、麥冬、杏仁、茯苓、枸杞、牛膝、地黃之斂氣除濕,涼血補血也。
佐以菊花、蒺藜、石斛、蓯蓉、川芎、甘草、枳殼、山藥、青葙之療風治虛,益氣祛毒也。
使以防風、黃連、草明、羚羊、烏犀之散滯瀉熱,解結明目也。
陰弱不能配陽之病,並宜服之,此從則順之治法也。
【熊膽丸】
觀音治眼方,載《藏經》。
一人患目翳障遮睛,諸醫不效,自念惟佛可救,於是禮佛甚謹,夜夢皂衣人告曰:
汝要目明,當服熊膽丸,俱在《藏經》。
後依方修制服之,旬日目明,眸子了然,即治人目疾多愈。
真熊膽(一分) 川黃連(一兩五錢) 密蒙花(一兩五錢) 防風(一兩五錢) 川羌活(一兩五錢) 龍膽草(一兩) 地骨皮(一兩) 蛇蛻(一兩) 木賊草(一兩) 仙靈脾(一兩) 旋覆花(五錢) 瞿麥(五錢) 白菊花(五錢) 麒麟竭(一錢) 蔓荊子(一合) 蕤仁(三錢五分) 俱為細末,以羯羊肝一具,煮其半,焙乾入藥,取其半生者,去筋膜,研爛入藥,杵而丸之,梧子大,飯後米飲下三十丸。
諸品修制,唯木賊去節,蕤仁用肉,蔓荊子水淘,蛇蛻炙云。
【烏龍丸】
呂仙翁治眼方。
一人性喜云水,見必邀款小閣,供奉純陽像,奉事甚謹。
一日有客,方袍入,語曰:
汝目昏多淚,當服烏龍丸可愈。
於是依方治藥服之,月余目復明矣。
夜能視物,年至九旬,耳目聰明,精神如壯。
生地黃 熟地黃(惟出懷慶者佳) 川花椒(出四川閉口者勿用)
三味各等分為末,煉蜜為丸,如梧子大,空心鹽米湯吞五十丸,竟可常服。
【報恩丸】
一官治罪囚出活之後,囚因病死矣。
官患目疾,為內障所苦,喪明年余,適夜半獨坐嘆息,聞階下 之聲,官問為誰,答曰:
是昔蒙活囚,今來報恩,乃告一方。
川黃連(一兩) 白羊肝(一具,去筋膜,忌鐵器)
以連末和肝於沙盆內,研令極細,丸如梧子大,每服以滾水下三十丸,連作五劑。
言訖忽不見,於是修服,數日復明矣。
凡目疾皆可治,忌豬肉冷水雄雞。
【孝感丸】
一人父歿,奉母周游四方,事母盡孝。
淳熙中寓秦州,因患赤眼食蟹,遂成內障,諸醫無效。
素解暗誦般若經,出丐市裡,所得錢持歸母,凡歷五載。
忽夜夢一僧,長眉大鼻,托一缽,缽中有水,令掬以洗眼,復告之曰:汝此去當服羊肝丸也。
意其為佛,拜乞其方,僧遂以授之。
夜明砂(洗淨) 當歸(洒洗) 木賊(去節) 蟬蛻(去足)
各一兩,共研為末,用黑羊肝四兩,水煮爛,搗如泥,入藥拌和,又搗丸如梧子大,食後滾水下五十丸。
服之百日復明,與其母還鄉,母亡棄家遂入道矣。
後竟仙去。
【三奇丸】
治內障等症。
熟地黃(九制) 麥門冬(去心) 車前子(去殼)
各等分為末,煉蜜為丸,如梧子大,食前服,用滾水下五十丸。
【一子丹】
葛仙翁治赤眼翳膜等症。
大訶子(一枚)
以蜜磨點目中。
【二百花草膏】
蜂采百花,羊食百草。
用羯羊膽灌入好蜜攪勻,線系縛蒸過,懸風處候乾,入瓶點目。
一人患目,服黃柏、知母之類,更加便血,何也。曰:此脾虛不能統血,肝虛不能藏血也,當用補中益氣湯,吞六味地黃丸,果愈。
【補中益氣湯】
治勞倦傷脾,中氣不足等症。
黃 (一錢五分,蜜炙) 人參(去蘆,一錢) 甘草(一錢,炙) 歸身(酒洗,一錢) 白朮(土炒,一錢) 陳皮(去白,五分) 升麻(三分) 柴胡(三分)
上咀片,薑棗水煎服。
一富家子,忽病視正物皆以為斜,凡物必更移令斜,自以為正。
其父求醫,一醫留其子,盛達旦酒醒,遺之歸家。前日斜視之物,皆理正矣。
父母躍然而喜,往謝問方何神效如此也,醫曰:令郎無病,是醉中常閃倒肝一葉,搭於肺上,不能下,故視正為斜。
今夏飲之,醉則肺脹,展轉之間,肝亦隨下矣,藥安能治之哉。
一孕婦忽然視物不明,目昏作痛。此因胎熱傷肝,毒瓦斯上衝,或外傷內熱,內食炙 性熱之物,以菊連湯主之,或金液湯治之,無不效也。
【菊連湯】
治婦人胎風眼。
防風(一錢) 荊芥穗(五分) 家白菊(五分) 蟬蛻(五分) 連翹(六分) 枯黃芩(七分,炒) 川黃連(酒炒,三分) 梔仁(炒黑,六分) 牛蒡子(炒研,五分) 大當歸(酒洗,八分) 真川芎(五分) 白芍(酒炒,八分) 懷地黃(生用,一錢)
上咀片,生薑一片,燈心一丸為引,熱服。
一乳婦因悸而病,既愈,目張不得瞑,醫曰:煮郁李酒飲之,使醉即愈。
所以然者,目絲內連肝膽,恐則氣結,膽沖不下,郁李能去結,隨酒入膽,結去膽下,目能明矣。
以一醉飲主
【一醉飲】
郁李仁(泡去皮,三錢)
酒一瓶煮熟,飲之果驗。
一婦人年四十余,兩目昏昧,咳嗽頭痛,粗工罔效。
一醫診脈皆細弱,脾部尤近弦弱,曰脾虛也。
東垣云:五臟六腑,皆稟受脾土,上貫於目,脾虛則五臟精氣,皆失所司,不能歸明於目矣。
邪逢其身之虛,隨眼絲入於腦,則腦鳴而痛心者,君火也,宜靜。
相火代行其令,勞役運動,則妄行,侮其所勝,故咳嗽也。
不理脾養血,而以苦寒治眼,是謂治標不治本也。
症脈既詳,方從意立,醫者意也,因取曰如意飲。
【如意飲】
人參(一錢五分) 黃 (一錢五分) 麥冬(去心,一錢) 貝母(一錢) 歸身(八分) 陳皮(五分) 川芎(五分) 黃芩(四分) 家菊(五分) 麥芽(四分) 甘草(三分)
上煎服二劑,前症悉除。
一婦人患爛弦風眼,用覆盆子葉,旋采以手揉碎,入口中咀嚼,而留汁滓於小竹筒內聽用,取皂紗蒙眼,用筆畫雙眸於紗上,然後滴藥汁漬眼下弦,轉盼間蟲出紗外,以數十計,其狀如絲,色赤而長。
復用前法滴上弦,又得蟲數十,兼服消風清熱活血之劑,遂獲全愈矣。
覆盆葉(能去眼弦爛蟲) 覆盆子(能治目暗不見物,冷淚浸淫及青盲等症) 覆盆子草(多取晒乾,用時搗令極爛,薄綿裹之,以人乳浸之,如人行八裡九裡,用以點目中,即仰面而臥,不過三四日,視物如童,但忌酒面油,蓋治目妙品也)
一人患赤目腫痛,脾胃虛弱,飲食難進,診其脈,肝盛脾弱,如服涼藥以治肝,則損脾。
飲食愈難進,服暖藥以益脾,則肝愈盛而加病。
何以治之?
乃於溫平藥中,倍加肉桂,不得用茶常啜,恐傷脾也。
蓋肉桂殺肝而益脾,故一治兩得之,傳曰:木得桂而槁也。
一人久患目盲,有白翳遮睛,服藥罔效,蓋此眼緣熱藥過多,乃生外障,視物不明,彼皆以為肝損腎虛,補其肝腎,則眼愈盲,治以救苦丹,一月目明。
【救苦丹】
公豬膽一個,微火用銀銚內煎成膏,候冷,入冰片末二三厘,點入眼中,漸覺翳輕。
又將豬膽白膜皮晒乾,合作小繩如釵,火燒灰存性,點翳,甚者亦能治之。
【小兒痘毒眼治法】
痘毒入眼,有赤腫而痛不能開者,有翳障遮蔽而不能視者。
自古方書所論,乃俗說所傳,皆以為痘瘡入眼,而不知此非有形之瘡,乃無形之毒也。其遮睛之翳,有似痘瘡,而實非也。
蓋內瘡亦消。
惟痘眼之毒,必作於收靨之時,或還元之後,與咽喉口舌之痘迥異,此以知其非有形之瘡也。
蓋眼者五臟氣血之精華也,痘毒之鬱滯於肌膚者,為癰為癤,而其留滯於精華者,則發於眼患者,毒已留於氣血精華之分,則其受病也深。
故患此者,當乘時調治,收功於數十劑之後,切不可鹵莽草率,責效於數劑之間。
何也?
痘後之人,元氣已弱,受毒又深,而其毒火發露在表,又在至高之位,若驟用寒涼,峻攻其裡,而疏利其下,則既傷其元氣,又拂逆其病勢,未有不至於喪明者。
且或生他症,而為大患者多矣。須用清毒撥翳湯,從容調治,使其毒瓦斯漸退,而元氣不損,此方不失一之術也。
切戒熏洗。
若日久不治,亦致失明。患此症甚多,彼不知治法,又何怪乎。
清毒撥翳湯防風(五分) 荊芥穗(四分) 蘇薄荷(四分) 前胡(七分) 蔓荊子(四分) 京芍藥(六分) 桔梗(五分) 北柴胡(七分) 片黃芩(五分,炒) 連翹(四分) 肥知母(五分,炒) 牛蒡子(五分,炒研) 白菊(三分) 密蒙花(四分) 白蒺藜(七分,去刺) 木賊(三分) 牡丹皮(四分)
水煎熱服。
如紅甚,加紅花(三分) 桑白皮(四分,蜜水炒)
如翳膜遮睛,加石決明(八分, 研)
如多淚,加北細辛(三分)
如內熱甚,加黃連(三分,炒)
如甚者,可兼用後數方。
【紫龍丹】
治小兒痘毒眼,外用吹耳。
黃丹(五分) 真輕粉(五分)
俱為末,研勻,如左眼患吹右耳,右眼患吹左耳,每日吹二次,每用厘許。
【密蒙花散】
治症前同。
密蒙花(酒洗晒乾,五錢) 蟬蛻(去足土,五錢) 穀精草(五錢) 望月沙(洗淨晒乾,俱為末,每用 豬肝一兩,以竹刀披開,將藥一錢和在內,用碗盛蒸熟服,亦效。
【穀精草散】
治症同前。
穀精草(一兩) 生蛤粉(二兩)
俱為極細末,每用 豬肝一兩,去淨筋膜,以竹刀切片,和藥一錢,蒸熟服效。
【小兒疳積眼治法】
小兒腸胃柔脆,早不可飢,晚不可飽,衣服隨時,自不生病。
因飲食失宜,過飢過飽,食後便睡,日晚加餐,寒熱不調,外感或少,內傷實多。
元氣阻滯,漸致虛弱,遂難運化,釀而成疳。
又貪飲食,肌肉愈瘦腸脹下利,日久不治。
疳蟲傷肝,目則病矣。
或閉或翳,而變生諸症,從而夭折,可不悲哉。
醫不及時,治非良法,尚不覺,久則喪明。
須用秘授玉龍丹主之。
【玉龍丹】
治小兒疳積傷眼。
真雄黃(為末,水飛候乾,三錢) 寒水石( 為末,九錢)
上二味和勻,每日用雞肝一具,竹刀切片,去淨筋膜膽,同藥一錢,入酒一盞,碗盛蒸食,五日見效,竟能開瞽。
【治小兒雀目法】
世傳雀目者,何也?
曰:
每至日晚,二目不見,又號雞盲眼,經謂眼得血而能視。
肝血有虧,熱入血室故也。
血主陰,晚夜屬陰,以類相從,治不得法,亦能為害。
須用照月飲主之,或決明夜靈散更妙。
【照月飲】
治雀目立效。
真雄黃(為末水飛候乾)
用生雞剖取熱肝,擂極爛,和黃五厘,溫酒調服。
【決明夜靈散】
治雀目,大人亦有此症,並治。
石決明(洗 為末) 夜明沙(洗淨為末) 公豬肝(每用一兩,羊肝更妙)
以竹刀切開肝,作二片,將藥各二錢,鋪在肝上合定,用線縛之,入沙罐內,米泔水煮熟,臨睡時,連肝藥汁俱服。
【附刻薛氏選方】
【明目地黃丸】
治男婦肝腎俱虛,風邪所乘,熱氣上攻,目翳遮睛,羞澀多淚。
牛膝(酒浸,三兩) 石斛(四兩) 枳殼(四兩,炒) 杏仁(去皮尖,四兩) 防風(四兩)
生地黃(一斤) 熟地黃(一斤)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食前鹽湯下。
按:此方可治內外二障,但體虛者及年老者,甚宜。
【加減駐景丸】
治肝腎氣虛,兩目昏暗,視物不明。
熟地黃(八兩) 當歸(五兩) 川椒(一兩) 楮實(一兩) 菟絲子(八兩) 五味(二兩)
枸杞(三兩) 車前(五兩)
各制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食前溫酒下。
按:此方治內障,滋養神水,目自明矣。
【地芝丸】
治目能遠視不能近視,漸至近亦昏蒙。
生地黃(焙乾,四兩) 天門冬(去心,四兩) 枳殼(二兩,炒) 甘菊花(二兩)
上為末,蜜丸梧子大,茶清送下百丸。
按:陰虛不能近視,此方補陰藥也,故主之。
【定志丸】
治目能近視不能遠視者。
白茯苓(三兩) 人參(三兩) 遠志肉(二兩) 石菖蒲(二兩)
上為末,蜜丸如梧子大,以朱砂為衣,每服七丸至二三十丸,溫米湯下,食後服,日三服。
按:
陽乏不能遠視,此方補陽藥也,故主之。
但此症年老宜之,空心當服還少丹及補腎陽之藥。
【菊睛丸】
治肝腎不足,眼目昏暗,常見黑花多淚。
枸杞子(四兩) 肉蓯蓉(一兩) 巴戟天(一兩) 甘菊花(四兩)
上為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鹽湯溫酒任服。
按:
此方專補命門少火,此水中之火不足。
蓋水滋肝木,肝通眼竅,是以神水足而神膏養,神光自發,瞳神可保無恙矣。
明目何疑,可加熟地八兩。
【五秀重明丸】
治翳膜遮睛,隱澀昏花,常服清利頭目。
甘菊(開頭五百朵) 荊芥穗(五百穗) 木賊(去節,五百莖) 川花椒(五百粒) 楮實子(五百粒)
為末。
蜜丸彈子大,每服一丸,細嚼徐徐咽下。
按:
此方俱輕清上行之品,治標可也,宜暫用之。
【瑞竹四神丸】
治腎經虛損,眼目昏花。
甘枸杞(一斤,取色赤滋潤者作四分,用酒一杯潤之)
一分川椒一兩同炒,一分小茴一兩同炒,一分芝麻一合約炒,一分獨炒,炒過將椒等篩揀去,加熟地黃四兩,白茯苓三兩,甘菊花二兩,共為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溫酒送下。
按:此方中年以後,每日常服,不獨可保目明,而卻病廣嗣,其功甚大。
【天麻丸】
治小兒肝風眼疳。
青黛(一錢) 黃連(一錢) 天麻(一錢) 川芎(一錢) 蘆薈(一錢) 五靈脂(一錢) 夜明沙(炒,一錢) 龍膽草(一錢五分) 嫩防風(一錢五分) 蟬蛻(一錢五分) 全蠍(少許) 麝香(少許) 干蟾頭(二錢,炙焦)
俱為末,公豬膽汁浸糕,丸如麻子大,每服十丸,薄荷湯下。
按:
此方疳傷五臟,各有現形。
唯傷肝者,水因風動,遂為目患,品味周至,誠良劑也。
然余全書在內玉龍丹效甚。
【《濟生》桑白皮散】
治肺氣壅塞,毒瓦斯上攻眼目,白睛腫脹,日夜疼痛。
元參 桑白皮 枳殼(炒) 杏仁 甘菊 旋覆花 防風 京芍 黃芩 甘草 甜葶藶(炒) 柴胡(炒)
上各一兩,為細末,滾水調一錢,飯後服。
按:
此方治風熱之劑,凡外障睛珠腫脹疼痛宜服。
【密蒙花散】
治風毒攻目,昏暗眵淚,並暴赤腫。
羌活(一兩) 白蒺藜(炒,一兩) 木賊(一兩) 密蒙花(一兩) 石決明( ,一兩)甘菊(家園者,二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清茶食後調下。
按:
此方治風毒,凡翳障眼宜服。
【蟬花散】
治肝經蘊熱,毒瓦斯上攻,眼目赤腫,多淚羞明,一切風熱昏翳。
穀精草(一錢) 甘菊(六分) 蟬蛻(五分) 羌活(五分) 甘草(三分) 蒺藜(一錢,炒)
草決明(一錢) 防風(七分) 山梔(七分,炒) 川芎(三分) 密蒙花(七分) 木賊(五分) 荊芥穗(三分) 黃芩(五分) 蔓荊子(五分,炒)
上為末,每服二錢,食後茶清調下。
按:
蟬花散治外障蘊熱等症固宜,但症有不同,或新起久患,或氣血虛實,量人加減,詳在《全書》。
【洗心散】
治風壅壯熱,頭目昏痛,熱氣上衝,口苦唇焦,咽喉腫痛,心神煩躁,多渴,五心煩熱,小便赤澀,大便秘滯。
大黃(煨,六錢) 甘草(六錢) 當歸(六錢) 芍藥(六錢) 麻黃(六錢) 荊芥(六錢)
白朮(五錢)
上為末,每服二三錢,生薑薄荷煎服。
【洗肝散】
治風毒上攻,暴作赤目,腫痛難開,眵淚。
薄荷 當歸 羌活 防風 山梔 甘草 大黃(酒洗) 川芎上各二兩為末,每服二錢,食後滾水調下。
按:前二方,人多用之,故存備參考。
或問曰:
洗心、洗肝二散,治目何如?
答曰:
方以洗名,克伐可知。
蓋為體壯氣實者,感冒風寒,外來腠理,內火不得消散,實熱上炎,奔入眼竅,暴赤疼腫,大便滯澀,姑以此暫用解散,否則不敢濫試也。
人體不同,又烏可執泥乎?
【發表完畢】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