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醫雜著 卷六 附方120】
補中益氣湯 治中氣不足,或誤服克伐,四肢倦怠,口乾,發熱,飲食無味,或飲食失節,勞倦身 熱,脈洪大而無力,或頭痛,惡寒,自汗,或氣高而喘,身熱而煩,脈微細軟弱,自汗,體倦,少食,或中氣虛弱而不能攝血,或飲食勞倦而患瘧、痢,或瘧、痢等症因脾胃虛而不能愈者。
或元氣虛弱,感冒 風寒不勝發表,宜用此代之。
或入房而後勞役感冒,或勞役感冒而後入房者,急加附子。
愚謂人之一身,以脾胃為主。
脾胃氣實,則肺得其所養,肺氣既盛,水自生焉;水升則火降,水火既濟,而成天地交泰之令矣。
脾胃一虛,四臟俱無生氣。
故東垣先生著脾胃、內外傷等論,諄諄然皆以固脾胃為本;所製補中益氣湯,又冠諸方之首。
觀其立方本旨可知矣。
故曰補腎不若補脾,正此謂也。
前所言治症,概舉其略,余當仿此而類推之。
是以附方之首,並注以表明之。
人參 黃耆(炒) 白朮(炒) 甘草(炙,各一錢五分) 當歸(一錢) 陳皮(五分) 柴胡升麻(各三分) 上薑、棗、水煎,空心午前服。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