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醫雜著 卷五 潮熱101】
小兒潮熱,或壯熱不退,多是變蒸及五臟相勝。
不必用藥;又多是飲食停積鬱熱,由中發外,見於肌 表。
只理其中,清陽明之熱而表熱自除。
不可認作外感,輕易發汗,用小柴胡輕利等藥重傷其內。
又潮熱不退,恐是出痘,亦當審察,勿便用藥。
愚按前症若因飲食停積,或腹痛、吐瀉,或肚腹膨脹,宜用保和丸以消導健脾;若飲食既消,或腹痛不食,或肚腹膨脹,宜用四君子以保養胃氣;若因誤行汗下,損傷元氣,宜用參、耆、歸、朮、陳皮、甘草以補中氣。
大凡傷食,脾胃必損,宜固胃氣,庶無變症。
若寅、卯、辰時熱者,屬肝經也;巳、午、未 時熱者,屬心經也;申、酉、戌時熱者,屬肺經也;亥、子、丑時熱者,屬腎經也。
當詳其虛實而治之。
凡屬虛熱、實熱,投以攻補之劑,其病既不增減,乃是病根深固,而藥力未能及耳﹗須宜多服,功力既至,諸病悉退,切不可改為別治。
設或藥不對症,禍在反掌,慎之﹗
余以為脾胃實熱,傳於肺與大腸。
先用清涼飲四劑,結熱始退;又用四物東加柴胡、黃連數劑,其瘡漸愈。
彼欲速效,另用槐角丸之類,諸症益甚,遂求於施院長,亦用四物東加柴胡、黃連,加桃仁、赤芍藥,至百劑而愈。
(施院長名鑒字銀台弟。)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