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校注醫醇賸義 卷二 大腸燥43】 [打印本頁]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2-9-14 09:35
標題: 【校注醫醇賸義 卷二 大腸燥43】

校注醫醇賸義 卷二 大腸燥43

 

 

大腸受燥熱,則臟陰枯槁,腸胃不通,大便秘結,清燥潤腸湯主之。

 

清燥潤腸湯(自製) 生地(三錢) 熟地(三錢) 當歸(二錢) 麻仁(三錢) 蔞仁(四錢)郁李仁(二錢) 石斛(三錢) 枳殼(一錢蜜水炒) 青皮(一錢五分蜜水炒) 金橘餅(一枚) 此方以二地、三仁為主藥,生津潤燥,開結之力頗速。

 

再加當歸養血,石斛養胃,青皮、枳殼皆蜜水炒,協金橘餅流通肺胃之氣。

 

肺與大腸相表裡,補其臟必兼疏其腑,瀉其腑必兼顧其臟,此臟腑相連,不可分割之定理也。

 

祖怡注。

 

或問脾胃大小腸,何以不立燥涼方?答曰,胃為水穀之海,脾為濕土之臟,秋感燥涼,不畏其燥。

 

且《金匱》云,大腸有寒者多 溏,小腸有寒者其人下重便血。

 

其毋庸立燥涼方宜矣。

 

本門方用紅棗十枚者,有肝燥熱、燥涼,脾燥熱、腎燥涼,共四方。

 

祖怡又注。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