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注醫醇賸義 卷一 附易老六經加減法17】
麻黃續命湯,治中風無汗,惡寒。
本方中麻黃、杏仁、防風各加一倍。
桂枝續命湯,治中風有汗,惡風。
本方中桂枝、白芍、杏仁各加一倍。
白虎續命湯,治中風有汗,身熱不惡寒。
本方中加知母、石膏各一錢四分,去附子。
葛根續命湯,治中風有汗,身熱不惡風。
本方中加葛根一錢四分,桂枝、黃芩各加一倍。
附子續命湯,治中風無汗,身涼。
本方中加附子一倍,乾薑、甘草各加一錢。
桂附續命湯,治中風有汗,無熱。
本方中桂枝、附子、甘草各加一倍。
防風通聖散 治諸風驚搐,手足螈 ,小兒急驚風,大便急,邪熱暴盛,肌肉蠕動,一切風症。
防風(五分) 川芎(五分) 當歸(五分) 白芍(五分) 大黃(五分) 芒硝(五分) 麻黃(五分) 連翹(五分) 薄荷(五分) 山梔(五分) 石膏(五分) 黃芩(五分) 桔梗(五分) 白朮(五分) 荊芥(五分) 甘草(五分) 滑石(五分) 生薑(三片) 涎嗽加半夏五分,破傷風加羌活、全蠍各五分
烏藥順氣散 治風氣攻注,四肢骨節疼痛,遍身 麻,語言謇澀,手足不遂。
先宜多服此藥,以疏氣逆,然後隨症投以風藥。
麻黃(二兩) 陳皮(二兩) 烏藥(二兩) 川芎(一兩) 僵蠶(一兩) 白芷(一兩) 甘草(一兩) 枳殼(一兩) 桔梗(一兩) 乾薑(五錢) 共研為末,每服三錢,溫酒調下。
加味六君子湯 治四肢不舉,屬於脾土虛衰,須服此專治其本,不加入風藥。
人參(一錢) 茯苓(一錢) 甘草(一錢) 廣皮(一錢) 半夏(一錢)麥冬(三錢) 竹瀝(半杯) 口渴去半夏,加玉竹。
不熱者加附子。
資壽解語湯 治中風脾緩,舌強不語,半身不遂。
防風(一錢) 附子(一錢) 天麻(一錢) 官桂(八分) 棗仁(一錢)羌活(五分) 甘草(五分) 羚羊角(八分) 竹瀝(兩大匙沖服) 薑汁(兩滴沖服)
天麻丸 治風因熱而生,熱盛則動,宜以靜勝其燥,養血通絡,兼去腎風。
天麻(四兩酒浸) 牛膝(四兩酒浸) 萆 (四兩) 元參(四兩) 杜仲(七兩)附子(一兩) 羌活(三兩) 獨活(三兩) 當歸(十兩) 生地(一斤) 共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溫酒下。
竹瀝湯 治四肢不收,心神恍惚,不知人事,口不能言。
竹瀝(二升) 生葛汁(二升) 生薑汁(二合) 上三汁和勻,分三次溫服。
千金地黃湯 治熱風心煩,及脾胃熱壅,食不下。
生地汁(五升) 枸杞子汁(五升) 真酥(一升) 荊瀝(五升) 竹瀝(五升)人參(八兩) 茯苓(六兩) 天冬(八兩) 大黃(四兩) 梔子(四兩) 後五味,為細末,納前汁內調勻,服一方寸匕,日漸加,以利為度。
涼膈散 治心火上盛,膈熱有餘,目赤頭眩,口瘡唇裂,吐衄,涎嗽稠粘,二便淋閉,胃熱發斑,諸風螈 ,手足搐逆。
連翹 梔子 薄荷 大黃 芒硝 甘草 黃芩 棗(一枚) 蔥(一根) 地黃飲子 治舌喑不能言,足廢不能用,腎虛弱,其氣厥不至舌下。
熟地 巴戟 山茱萸 肉蓯蓉 石斛 附子 五味 茯苓 菖蒲 遠志(甘草水炒)官桂 麥冬(各等分) 薑(三片) 棗(一枚) 薄荷葉(六張) 黑錫丹 治真元虛憊,陽氣不固,陰氣逆沖,三焦不和,冷氣刺痛,飲食無味,腰背沉重,膀胱久冷,及陰症陰毒,四肢厥冷,不省人事。
急用棗湯吞一百粒,即便回陽。
沉香(一兩) 葫蘆巴(一兩酒炒) 陽起石(一兩研末水飛) 肉桂(五分) 破故紙(一兩)白茴香(一兩) 肉豆蔻(一兩面煨) 木香(一兩) 金鈴子(一兩蒸去皮核) 硫黃(二兩)黑錫(二兩去滓) 用鐵鍋先炒硫黃、黑錫,結成砂子,於地上出火毒,研令極細,餘藥並細末,和勻,自朝至暮,以研至黑光色為度,酒糊丸如梧子大,陰乾,入布袋內,擦令光瑩,每用四十丸,鹽薑湯下。
急症,多者用至百丸。
古今錄驗續命湯 治中風身體不能自收,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處,或拘急不得轉側。
麻黃(三兩) 桂枝(三兩) 當歸(三兩) 人參(三兩) 石膏(三兩)乾薑(三兩) 甘草(三兩) 川芎(三兩) 杏仁(四十枚) 上九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溫服一升,汗出則愈。
千金三黃湯 治中風手足拘急,百節疼痛,煩熱,心亂,惡寒,經日不欲飲食。
麻黃(四分) 獨活(四分) 細辛(二分) 黃耆(二分) 黃芩(三分)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三次服。
一服小汗,二服大汗。
心熱加大黃二分,腹滿加枳實一枚,氣逆加人參三分,悸加牡蠣三分,渴加栝蔞根三分,先有寒加附子一枚。
近效白朮附子湯 治風虛,頭重眩苦,食不知味,暖肌,補中益精氣。
白朮(二兩) 附子(一枚) 甘草(一兩炙) 上三味,銼為末,每用五錢,薑五片,棗一枚,煎七分,去渣服。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