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醫通 卷十一 婦人門下 產後664】
傷寒產後傷寒。
不可遽用小柴胡。
蓋有黃芩在內。
停滯惡血也。
宜小建中湯、增損柴胡湯。
時疫。
柴胡四物湯、香蘇散。
伏氣發溫。
蔥白香豉湯。
感冒氣食。
香蘇散。
產後得熱病。
四肢暖而脈息和平者生。
四肢冷而脈沉澀。
煩熱甚而脈洪盛者,皆死証也。
瘧 產後 瘧。
在初產時絕少,即胎前久瘧淹纏。
產後裡氣通達。
無不霍然。
間有微寒發熱不止者,此衛氣向虛。
營血驟傷之故。
但與內補當歸建中湯。
熱多。
倍芍藥。
寒多。
加黃耆。
夜發。
一倍當歸。
三倍黃耆。
不應。
加生何首烏。
虛熱不止。
大便不實。
加炮薑、茯苓。
惡露不行。
小腹結痛。
另用炮黑山楂。
熬枯黑糖。
伏龍肝湯煎服,或有產後一月半月。
感犯風暑而瘧。
小柴胡、補中益氣選用。
風。
加羌活、紫蘇。
暑。
加香薷、濃朴。
隨証裁酌。
但黃芩苦寒。
無論惡露淨與未淨,皆非所宜。
痢 產後下痢有三。
一者因胎前患痢。
產後不止。
昔人以為七日必死之候。
若元氣未敗。
脈有胃氣。
可進粥食者。
伏龍肝湯丸隨証加減。
多有得生者。
一者因產後臍腹受冷。
飲食不化。
腹痛惡露不行。
理中湯為主。
白。
加吳萸、木香。
赤。
加桂心、茯苓。
一者因產後誤食生冷,或臨產飲食過度。
產後泄瀉下痢,亦宜理中湯。
白。
加枳實、茯苓、濃朴、木香。
赤。
加香附、炮楂熬糖。
虛。
加人參、肉桂。
間有熱痢下重。
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清理之。
惡露已淨。
痢久不止。
腹痛後重。
補中益氣升舉之。
大抵產後下痢。
惟宜顧慮元神。
調和血氣,則積滯自下。
惡露自行。
非若妊娠之有胎息。
難於照顧也。
蓐勞 蓐勞者。
因產理不順。
疲極筋力。
憂勞心慮,或將養失宜。
虛風客之。
致令虛羸喘乏。
寒熱如瘧。
百節煩疼。
頭痛自汗。
肢體倦怠。
咳嗽痰逆。
腹中絞刺。
當扶正氣為主。
六君子加當歸。
若脾肺氣虛。
咳嗽口乾。
異功散加麥冬、五味。
氣虛頭暈。
補中益氣倍用歸、 。
肝經血虛。
肢體作痛。
四物加參、苓、朮、桂。
肝腎虛弱。
自汗盜汗。
往來寒熱。
六味丸加五味子。
脾虛血弱腹痛。
月經不調。
歸脾湯倍木香。
血虛有熱。
增損柴胡湯。
骨蒸勞熱。
嗽痰有紅者。
異功散去朮加山藥、丹皮、五味、阿膠、童便。
熱而無痰乾咳。
逍遙散用蜜煎薑、橘。
蜜蒸白朮。
產後虛損。
不時寒熱,或經一二載。
元神不復。
月事不轉。
先與千金當歸芍藥湯。
後與烏骨雞丸調補。
大抵此証多因脾胃虛弱。
飲食減少。
以致疲憊而成。
當補脾胃。
進飲食,則諸臟有所倚賴。
病自愈矣!虛煩 產後虛煩,皆氣血虧損。
虛火上泛所致。
千金治產後內虛煩熱短氣。
用甘竹茹湯。
產後乍寒乍熱。
手足身溫。
心胸煩滿。
用知母湯。
產後虛煩頭痛短氣。
悶亂不解。
用淡竹茹湯。
產後煩滿不安。
用人參當歸湯。
俱孫真人法也。
驚悸 產後心悸,皆心虛所致。
千金治產後沖悸。
志意恍惚。
言語錯亂。
用茯神湯。
虛熱口燥。
加麥門冬。
虛。
加人參。
善忘。
加遠志、麥門冬。
產後大虛心悸。
志意不安。
恍惚恐畏。
虛煩不眠少氣。
人參丸。
吸吸乏氣善忘。
本方去薯蕷加遠志,亦孫真人法也。
多汗 產後血虛。
身熱自汗。
逍遙散加熟棗仁、烏梅。
不可用補氣藥。
古方用麥煎散治產後盜汗自汗。
為害不可勝數。
因外感而汗者。
黃耆建中湯。
氣血俱虛。
十全大補湯。
不應。
加附子。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