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張氏醫通 卷九 瘡瘍門 癰疽572】 [打印本頁]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2-9-12 11:51
標題: 【張氏醫通 卷九 瘡瘍門 癰疽572】

張氏醫通 卷九 瘡瘍門 癰疽572

 

 

(腫瘍 潰瘍 作痛不止 作嘔不止 出血不止 肌肉不生 發熱不止 大便不通 小便不通作渴不止 自汗不止 下痢不止 敷寒涼藥 用刀針法)癰疽一科。

 

自有專擅其術者。

 

以是手輯醫通。

 

獨略此門。

 

然有兼患內証。

 

瘍醫不能措指者。

 

因取靈素金匱明之新甫等數條。

 

列之本門。

 

諸凡治例。

 

未遑遍述。

 

庶免瘠環同類之誚雲。

 

靈樞云:夫血脈營衛。

 

周流不休。

 

上應星宿。

 

下應經數。

 

寒邪客於經絡之中則血泣。

 

血泣則不通。

 

不通則衛氣歸之,不得復反,故癰腫。

 

寒氣化為熱。

 

熱勝則肉腐。

 

肉腐則為膿。

 

膿不瀉則爛筋。

 

筋爛則傷骨。

 

骨傷則髓消。

 

不當骨空,不得泄瀉。

 

血枯空虛,則筋骨肌肉不相榮。

 

經脈敗漏。

 

熏於五臟。

 

臟傷則死矣!癰發於嗌中,名曰猛疽。

 

猛疽不治化為膿。

 

膿不瀉。

 

塞咽半日死。

 

其化為膿者。

 

瀉則合豕膏冷食。

 

三日而已。

 

發於頸,名曰天疽,其癰大以赤黑。

 

不急治則熱氣下入淵液。

 

前傷任脈。

 

內熏肝肺。

 

十餘日而死矣!陽氣大發。

 

消腦留項,名曰腦爍,其色不樂。

 

項痛,如刺以針。

 

煩心者死。

 

發於肩及 ,名曰疵疽,其狀赤黑。

 

急治之,此令人汗出至足。

 

不害五臟。

 

癰發四五日逞 之。

 

發於腋下赤堅者,名曰米疽。

 

治之以砭石。

 

欲細而長。

 

疏砭之。

 

塗以豕膏。

 

六日已。

 

勿裹之,其癰堅而不潰者,為馬刀挾癭。

 

急治之。

 

發於胸,名曰井疽,其狀如大豆。

 

三四日起。

 

不早治。

 

下入腹,不治。

 

七日死。

 

發於膺,名曰肝疽。

 

色青,其狀如谷實、栝蔞。

 

常苦寒熱。

 

急治之。

 

去其寒熱。

 

半歲死。

 

死後出膿。

 

發於脅,名曰敗疵。

 

敗疵者女子之病也。

 

灸之,其狀大癰膿。

 

治之。

 

其中乃有生肉。

 

大如赤小豆。

 

銼 、翹草根各一升。

 

(零 連翹根各一升也。)

 

以水一斗六升。

 

煮之竭。

 

為取三升,則強濃衣。

 

坐於釜上。

 

令汗出至足已。

 

發於股脛,名曰股脛疽,其狀不甚變,而癰膿搏骨。

 

不急治。

 

三十日死。

 

發於尻,名曰銳疽,其狀赤堅大。

 

急治之,不治。

 

三十日死。

 

發於股陰,名曰赤疽。

 

不急治。

 

六十日死。

 

在兩股內,不治。

 

十日當死。

 

發於膝,名曰疵癰。

 

其狀大癰。

 

色不變。

 

寒熱,如堅石。

 

勿石。

 

石之者死。

 

須其柔乃石之者生。

 

諸癰疽之發於節而相應者。

 

不可治也。

 

發於陽者百日死。

 

發於陰者三十日死。

 

發於脛,名曰兔嚙,其狀赤至骨。

 

急治之,不治害人也。

 

發於內踝,名曰走緩,其狀癰也。

 

色不變。

 

數石其輸,而止其寒熱不死。

 

發於足上下,名曰四淫,其狀大癰。

 

不急治。

 

百日死。

 

發於足傍者,名曰癘癰,其狀不大。

 

初如小指。

 

發急治之。

 

去其黑者。

 

不消輒益,不治。

 

百日死。

 

發於足指。

 

名脫癰。

 

(一名脫疽。)

 

其狀赤黑。

 

死不治。

 

不赤黑不死。

 

不衰。

 

急斬之。

 

不則死矣!營氣稽留於經脈之中,則血泣而不行。

 

不行則衛氣從之而不通。

 

壅遏而不得行,故熱。

 

大熱不止。

 

熱勝則肉腐。

 

肉腐則為膿。

 

然不能陷。

 

骨髓不為焦枯。

 

五臟不為傷,故命曰癰。

 

熱氣深甚。

 

下陷肌膚。

 

筋骨枯。

 

內連五臟。

 

血氣竭。

 

當其癰下筋骨良肉皆無餘,故命曰疽。

 

疽者。

 

上之皮夭以堅。

 

上如牛領之皮。

 

癰者,其皮上薄以澤,此其候也。

 

病有形而不痛者。

 

陽之類也。

 

無形而痛者。

 

陰之類也。

 

無形而痛者,其陽完而陰傷之也。

 

急治其陰。

 

無攻其陽。

 

有形而不痛者,其陰完而陽傷之也。

 

急治其陽。

 

無攻其陰。

 

陰陽俱動。

 

乍有形。

 

乍無形。

 

加以心煩。

 

命曰陰勝其陽,此為不表不裡,其形不久。

 

身有五部。

 

伏兔一。

 

腓二。

 

腓者 也。

 

背三。

 

五臟之俞四。

 

項五,此五部有癰疽者死。

 

喜怒不測。

 

飲食不節。

 

陰氣不足。

 

陽氣有餘。

 

營氣不行。

 

乃發為癰。

 

陰陽不相通。

 

兩熱相持。

 

乃化為膿,其白眼青。

 

黑眼小。

 

是一逆也。

 

內藥而嘔。

 

是二逆也。

 

腹痛渴甚。

 

是三逆也。

 

肩項中不便。

 

是四逆也。

 

音嘶色脫。

 

是五逆也。

 

除此五者為順矣!素問云:膏粱之變。

 

足生大疔。

 

受如持虛。

 

汗出見濕。

 

乃生痤痱。

 

營氣不從。

 

逆於肉理。

 

乃生癰腫。

 

氣傷痛。

 

形傷腫。

 

先痛而後腫者。

 

氣傷形也。

 

先腫而後痛者。

 

形傷氣也。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