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張氏醫通 卷四 諸嘔逆門 噎膈147】 [打印本頁]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2-9-11 23:48
標題: 【張氏醫通 卷四 諸嘔逆門 噎膈147】

張氏醫通 卷四 諸嘔逆門 噎膈147

 

 

李士材云:噎膈反胃。

 

總是血液枯槁。

 

二証皆名為膈。

 

內經總有三陽結謂之膈一語。

 

潔古分吐証為三端。

 

上焦吐者,皆從於氣。

 

食則暴吐。

 

中焦吐者,皆從於積,或先吐而痛,或先痛而吐。

 

下焦吐者,皆從於寒。

 

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大抵氣血虧損,復因憂思悲恚,則脾胃受傷。

 

血液漸耗,鬱氣生痰,痰則塞而不通,氣則上而不下,如礙道路,飲食難進,噎塞所由成也。

 

脾胃虛傷,營運失職,不能熟腐五穀。

 

變化精微,食雖可入,良久復出,反胃所由成也。

 

二者皆膈間受病,故通名為膈也。

 

噎塞之吐,即潔古之上焦吐。

 

反胃之吐,即下焦吐也。

 

王太仆云:食不得入,是有火也。

 

食入反出,是無火也。

 

噎膈大都屬熱,反胃大都屬寒,然亦不可拘也。

 

脈大有力,嘔吐酸臭,當作熱治,脈小無力,嘔吐清水,當作寒醫。

 

色之黃白而枯者為虛寒,紅赤而澤者為實熱,能合色脈,庶乎無誤,此証之所以疑難者。

 

方欲健脾理痰。

 

恐燥劑有妨於津液。

 

方欲養血生津,恐潤劑有礙於中州。

 

審其陰傷火旺者,當以養血為先。

 

脾傷氣虛者,當以溫補為主,此皆虛實陰陽之辨,臨証之權衡也。

 

冬三月,陰氣在外,陽氣內藏,外助陽氣,不得發汗。

 

內消陽火,勿令瀉泄,此固閉密之大要也。

 

夏三月。

 

陽氣在外。

 

陰氣在內。

 

噎病值此時。

 

天助正氣而銼其邪氣,不治自愈,或不愈者。

 

陰氣熱盛。

 

正氣不升耳。

 

四君子湯送開關利膈丸。

 

每飲食入胃。

 

便吐涎沫如雞子白。

 

蓋脾為涎。

 

脾虛不能約束津液,故涎沫自出。

 

非人參、白朮、訶子、益智仁不能攝也。

 

古人指噎膈為津液乾枯,故水液可行。

 

乾物梗塞。

 

為槁在上焦。

 

愚竊疑之。

 

若果津枯。

 

何以食才下咽。

 

涎隨上涌乎,故知膈咽之間。

 

交通之氣不得降者,皆沖脈上行。

 

逆氣所作也。

 

惟氣逆,故水液不能居潤下之常。

 

隨氣逆從耳。

 

若以津枯而用潤下之劑。

 

豈不反益其邪乎。

 

宜六君子加減。

 

挾寒脈遲細者。

 

加肉桂、附子。

 

挾熱脈滑數者。

 

加枳實、黃連。

 

若噎而聲不出者。

 

加五味子、竹茹。

 

喉中有一塊。

 

食物不下者。

 

痰氣也。

 

加海石、訶子。

 

膈間作痛。

 

多是瘀血。

 

歸尾、桃仁、韭汁、童便。

 

甚者加大黃微利之。

 

千金方治胸中久寒。

 

嘔逆氣上。

 

飲食不下。

 

結氣不消。

 

用五噎丸。

 

若飲食不得下。

 

手足冷。

 

上氣咳逆。

 

用五膈丸。

 

血槁者。

 

地黃、麥冬煎膏。

 

入藕汁、人乳、童便、蘆根汁、桃仁泥和勻。

 

細細呷之。

 

因火逆而噎。

 

梨汁、藕汁等分熬膏蜜收。

 

不時噙熱咽之。

 

有痰。

 

加竹瀝。

 

因七氣致病,而中挾冷熱食積。

 

胃氣不和而噎膈者。

 

諸七氣湯選用。

 

食物下咽。

 

屈曲自膈而下。

 

梗塞作微痛,此污血在胃口也。

 

用四物加韭汁、薑汁、竹瀝、童便、驢尿、牛羊乳、蜂蜜煎膏潤利之。

 

後以代抵當丸下之。

 

若火盛作嘈痛者忌薑汁。

 

胃虛欲嘔吐者忌韭汁。

 

犯之必轉劇。

 

有冷積結滯者。

 

用理中加川烏頭、蜀椒、川連、巴豆霜、皂莢末蜜丸。

 

涼水送下十五丸。

 

暫服五七服。

 

後以四君子加黃耆、橘紅、砂仁調理,如大便燥結。

 

不時進開關利膈丸二三十丸以微導之。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