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張氏醫通 卷四 諸氣門下 咳嗽127】 [打印本頁]

作者: tan2818    時間: 2012-9-11 23:35
標題: 【張氏醫通 卷四 諸氣門下 咳嗽127】

張氏醫通 卷四 諸氣門下 咳嗽127

 

 

設不急治,則傷肺而死矣!

故治此証者,當急使巨陽之上引,則肺氣清肅下行,而風邪痰涕方得上出。

 

胸中既空洞無餘。

 

自然俯仰無礙矣!

又須知此証邪氣入深,即使治得其當。

 

雖精壯之人,亦必服藥三日。

 

始得見效。

 

若治中年者,及不精壯者。

 

更須五日七日為期。

 

設遇羸老困憊之人。

 

胃氣浸衰,不能行其藥力。

 

何能計日取效哉。

 

治此者。

 

惟金匱桂苓五味甘草東加薑汁、竹瀝。

 

瘥堪對証。

 

蓋桂枝上散肺下邪風。

 

下通膀胱陽氣。

 

茯苓先升後降。

 

專祛肺下濁飲。

 

五味約束桂枝辛散。

 

使津液不隨氣外泄,而為巨陽之向導。

 

甘草之甘緩。

 

使三味緩留膈上。

 

共成匡濟之功。

 

若痰逆勢甚者。

 

又當用桂枝二越婢一湯、小青龍加石膏湯。

 

稟氣素虛者。

 

炙甘草湯,皆為合劑。

 

奈何守真宣明論。

 

特舉芎枳丸。

 

專治此証。

 

未審何所見而雲然。

 

是予不敢附會也。

 

凡咳嗽。

 

飲水一二口而暫止者。

 

熱嗽也。

 

呷熱湯而暫停者。

 

冷嗽也。

 

治熱嗽。

 

以小柴胡加桔梗。

 

冷嗽。

 

理中湯加五味。

 

感風者。

 

鼻塞聲重。

 

傷冷者。

 

淒清怯寒。

 

挾熱為焦煩。

 

受濕為纏綿。

 

瘀血則膈間腥悶。

 

停水則心下怔忡,或實或虛。

 

痰之黃白。

 

唾之稠粘。

 

從可知也。

 

感風而嗽者。

 

脈浮惡風自汗,或身體發熱鼻塞,或鼻流清涕。

 

欲語未竟而咳。

 

宜桂枝湯加香豉、細辛。

 

然火嗽亦有鼻流清涕。

 

語未竟而咳者。

 

但風則一嗽便多稠痰。

 

火則頓咳無痰。

 

為明辨耳。

 

感寒而嗽者。

 

脈緊惡寒。

 

發熱無汗鼻塞。

 

遇寒則咳。

 

內有鬱熱痰結也。

 

華蓋散。

 

兼喘。

 

九寶湯。

 

暴感風寒。

 

二氣相兼而咳嗽。

 

鼻塞聲重者。

 

芎蘇飲。

 

肺感風寒咳嗽。

 

倚息不得臥。

 

背寒則嗽甚。

 

小青龍湯、桂苓五味甘草湯。

 

各隨方下變証加減。

 

客邪傷肺。

 

久嗽不止。

 

寧嗽化痰湯。

 

形寒飲冷咳嗽。

 

兼腹痛脈弦者。

 

小建中湯加桔梗以提肺氣之陷。

 

寒熱自汗。

 

加黃 。

 

冬月嗽而發寒熱。

 

謂之寒嗽。

 

小青龍湯加杏仁。

 

冷熱嗽。

 

因增減衣裳。

 

寒熱俱感。

 

遇乍寒乍熱亦嗽。

 

飲熱飲冷亦嗽。

 

脈浮。

 

風重。

 

金沸草散。

 

脈數或澀。

 

熱重。

 

葳蕤湯去川芎。

 

加香豉三錢。

 

入房汗出中風。

 

嗽而面赤。

 

內經謂之內風。

 

脈浮緊。

 

小青龍。

 

脈沉緊。

 

真武湯。

 

飲酒中風。

 

多汗而嗽。

 

謂之漏風。

 

桂枝湯加澤瀉、朮、麻黃根。

 

水腫脈浮自汗。

 

喘嗽便秘。

 

小青龍加葶藶、木香。

 

喘嗽脈沉畏寒。

 

生料濟生腎氣丸煎服。

 

有先傷風。

 

咳嗽未除。

 

更傷於熱而咳嗽聲嘶者,為熱包寒。

 

葳蕤東加減。

 

有素咳嗽人。

 

更感於寒,而咳嗽聲啞者,為寒包熱。

 

金沸草散去芍藥加石膏。

 

不應。

 

用越婢湯。

 

熱嗽失音。

 

多服寒劑。

 

聲愈不出者。

 

古今錄驗續命湯發之。

 

輕則消風散去僵蠶、蟬蛻。

 

加桔梗、薄荷。

 

以生薑汁調服。

 

冷熱嗽失音尤宜。

 

夏月嗽而發熱者。

 

小柴胡加石膏、知母。

 

但手足心熱而不發熱者。

 

瀉白散加橘紅、桔梗。

 

不應。

 

涼膈散去硝、黃。

 

加葳蕤、蜂蜜。

 

傷熱而嗽者。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