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醫通 卷三 諸氣門上 鬱82】
金匱云:婦人咽中如有炙臠。
半夏濃朴湯主之。
(即四七湯。)
上焦。
陽也。
衛氣所治。
貴通利而惡閉鬱。
鬱則津液不行而積為痰涎。
膽以咽為使。
膽主決斷。
氣屬相火。
遇七情至而不決,則火鬱而不發。
火鬱則焰不達。
焰不達則氣如焰。
與痰涎聚結胸中,故若炙臠。
千金作胸滿。
心下堅。
咽中帖帖如有炙臠。
吐之不出。
吞之不下。
証雖稍異。
然亦以鬱而致也。
用半夏等藥。
散鬱化痰而已。
經云:木鬱達之。
火鬱發之。
土鬱奪之。
金鬱泄之。
水鬱折之。
然調其氣。
過者折之。
以其畏也。
所謂瀉之。
夫所謂達者。
通暢之也。
當以輕揚之劑舉而達之。
發者。
升發之也。
當以升發之劑汗而發之。
奪者。
攻下之也。
當以咸寒之劑攻而奪之。
泄者。
開發之也。
當以疏散之劑涌而泄之。
折者。
製御之也。
當以苦寒之劑伐而折之,此皆論六氣之鬱也。
至於五志之鬱。
又非上法所宜。
經云:嘗貴後賤。
雖不中邪。
病從內生,名曰脫營。
嘗富後貧,名曰失精,及婦人情志不遂。
悒鬱不舒,而致經閉不調。
發熱咳嗽。
師尼寡婦。
種種諸患。
各推其源而治之。
趙養葵云:鬱者。
抑而不通之義。
內經五法。
為因五氣所乘而致鬱。
不必作憂鬱之鬱。
憂乃七情之病。
但憂亦在其中。
丹溪云:氣血沖和。
百病不生。
一有怫鬱。
諸病生焉。
又製為六鬱之論。
立越鞠丸以治鬱,而以香附、撫芎、蒼朮開鬱利氣為主。
謂氣鬱而濕滯。
濕滯而成熱。
熱鬱而成痰。
痰滯而血不行。
血滯而食不化,此六者相因而為病者也,此說出而內經之理始晦。
內經之旨。
又因釋注之誤而復晦。
所以鬱病之不明於世久矣!蓋東方生木。
木者生生之氣,即火氣附於木中。
木鬱則土鬱。
土鬱則金亦鬱。
金鬱則水亦鬱。
五行相因。
自然之理。
惟其相因也。
予以一方治其木鬱。
諸鬱皆因而愈。
逍遙散是也。
甚者。
方中加佐金丸。
以黃連治心火。
吳茱萸氣臊。
肝之氣亦臊。
同氣相求,而佐金以製木,此佐金之所以得名也。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