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陰綱目-血崩門-論氣陷血脫法當升舉】
東垣云:一婦人經候黑血,凝結成塊,左廂有血瘕,水瀉不止,榖食有時化,有時不化,至今歲四月,血塊暴下,併水注俱作,是前後二陰有形之血脫竭於下。
既久,經候尤不調,水瀉日見三兩行,食罷心煩不快,飲食減少,甚至瘦弱。
東垣先生曰:夫聖人治病,必本四時升降沉浮之理,權變之宜。
若不本四時,以順為逆,非其治也。
且治之大法,必先歲氣,無伐天和,無盛盛,無虛虛,遣人夭殃,無致邪,無失正,絕人長命。
故聖人云:「陽盛陰虛,下之則愈,汗之則死。」
陰盛陽虛,汗之則愈,下之則死。
大抵聖人立法,各自有義,且如升陽或發散之劑,是助春夏之陽氣,令其上升,乃瀉秋冬收藏殞羖寒冰之氣,此病是也,當用此法治之,乃升降浮沉之至理也。
夫天地之氣,以升降浮沉,乃從四時,如治病逆之,則殺人矣。
故經云:順天者昌,逆天者亡,可不畏哉。
夫人之身,亦有天地四時之氣,不可止認在外,人體亦同天地也。
今經漏不止,是前陰之氣血已下脫矣。
水瀉數年不愈,是後陰之氣血又下陷矣。
後陰者,主有形之物也。
前陰者,精氣之門戶。
俱下竭,是病人周身之氣,常行秋冬之令陰主殺,此等收藏之病是也。
陽生陰長,春夏是也。
在人身之中,令氣升浮者,穀氣上行是也。
既病則周身血氣皆不生長,穀氣又不升,其肌肉消少,是兩儀之氣,俱將絕矣。
既下元二陰俱脫,血氣消竭,假令當日元是熱證,今下焦久脫,已化為寒矣。
此病久沉久降,寒濕大勝,當急救之。
瀉塞以熱,降濕以燥,大升大舉,以助生長,補養氣血,不致偏竭。
聖人立治之法,既濕氣大勝,以所勝治之,助甲風木上升是也,故陘云:風勝濕,是以所勝平之也。
當先調和胃氣,次用白朮之類,以燥其濕,而滋元氣。
如其不止,後用風藥以勝濕,此之謂也。
此便是大舉大升,以助春夏二濕,久陷下之至治也。
又一本云:此病次用四物,隨濕證加減。
{陽盛是言陽邪盛於內,故可下陰盛是,言寒邪盛於外故可汗。}
{甲膽也。}
{風勝濕正是舉下陷之氣今人以為風來則乾之意非也。 }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