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室秘錄 卷二 樂集 熱治法36】
熱治法
論腎寒吐瀉 論心寒胃弱
天師曰︰熱治寒也。
寒症不同,舉一二症言之,如嘔吐不已,食久而出是也;或下利不已,五更時分,痛瀉四五次是也。
此等之症,人皆以為脾胃之寒,治其胃,則嘔吐可止,治其脾,則下利可遏。
然而終歲經年,服胃脾藥而不愈者何也?不得其故耳。
蓋胃為腎之關,而脾為腎之海。
胃氣不補命門之火,則心包寒甚,何以生胃土而消其穀食;脾氣不補命門之火,則下焦虛冷,何以化其糟粕而生精微。
故補胃必宜補腎,而補脾亦宜補腎也。
方用熟地三兩,山茱萸二兩,茯苓三兩,人參三兩,肉桂一兩,附子一兩,北五味一兩。
吳茱萸五錢,山藥四兩,各為末,蜜為丸。
飢服一兩。
此方之妙,全在用腎藥居多,而脾胃藥居少,尤妙用熱溫之藥於補腎補土之中,則火足而土健。
誰知水足而火生也,此種議論,舉世未聞。
然豈徒托空言以示奇乎,實有至理存焉。
試之無不效奏頃刻,願世人加意之。
此熱治之妙法,一方可兼治之。
凡如此等之病,無不可統而兼治也。
張公曰︰真妙絕之論,快心之語。
天師言補腎之法,而余更有論,乃言補心方也。
胃與脾雖同是屬土,而補胃,補脾宜辨。
凡人能食而食之不化者,乃胃不病而脾病也,當以補脾,而補脾尤宜補腎中之火,蓋腎火能生脾土也。
有人不能食,食之而反安然者,乃胃病而非脾病,不可補腎中之火,當補心中之火,蓋心火能生胃土也。
世人一見人不能飲食,動曰脾胃之病,而不知分胃之寒、虛責之心,分脾之虛、寒而責之腎也。
天師之法,心腎兼補,予可不必更立奇方。
然而治脾胃兩虛者,用之神效。
若單是胃虛胃寒者,自宜獨治心之為妙。
余所以更定一方,以佐天師之未及。
方用人參一兩,白朮三兩,茯神三兩,菖蒲五錢,良薑五錢,蓮肉三兩,山藥四兩,半夏三錢,白芥子三錢,附子三錢,遠志二兩,炒棗仁五錢,白芍三兩,各為末,蜜為丸。
每日白滾水送下三錢,飯後服。
此方專補心火,並疏肝氣。
專生心火,內加附子、良薑,以助火熱之氣。
心火足,自然生胃土,胃土足,而飲食自然能進而無害矣。
此方實可濟大師之未及也。
華君曰︰治法與余相同,無可言。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