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室秘錄 卷二 樂集 下治法19】
下治法
論腿癰 多骨癰 囊癰 騎馬癰 鶴膝風 腳脛爛瘡
天師曰︰下治者,乃生腿癰,多骨癰,囊癰,騎馬癰,鶴膝風,兩腳爛瘡,腳疽等項是也。
囊癰、騎馬癰最難治。
此皆少年人不保重,或串花街柳巷,或貪倚翠偎紅,忍精而戰,耐飢而守,或將泄而提其氣,或已走而再返其陽,或人方泄精,而我又入其戶,皆足以生此惡毒也。
方用金銀花四兩,蒲公英二兩,人參一兩,當歸一兩,生甘草一兩,大黃五錢,天花粉二錢,水煎服,一劑即消,二劑全愈,潰者三劑愈。
蓋此毒乃乘虛而入,必大補其血,而佐以逐邪之品,則病去如失。
否則婉轉流連,禍不旋踵。
與其毒勢彌漫,到後來發散,何不乘其初起,正氣未哀,一劑而大加祛逐之為快哉。
方中妙在金銀花,而以當歸補血為君,人參為佐,大黃為使,重輕多寡之得宜也。
鶴膝風治法,則又不然。
此又因濕而戰,立而行房,水氣襲之,故成此疾。
方用黃耆八兩,肉桂三錢,薏仁四兩,茯苓二兩,白朮二兩,防風五錢,水十餘碗,煎二碗,分作二服。
上午一服,臨睡一服,服後以濃被蓋之,必出大汗,不可輕去其被,令其汗自乾則愈。
一服可也,不必再服。
此方妙在用黃耆以補氣,蓋兩足之所以能動而舉步者,氣以行之也,今鶴膝之病,則人之氣虛不能周到,行步自然艱難,今用黃半斤,則氣旺極矣。
又佐之肉桂以通其氣,又佐之防風以散其邪,始相惡而相濟。
又佐之白朮、薏仁,以去其寒濕之氣。
邪氣去則正氣自固,此功之所以速成也。
若以為人不能受,畏而不用,則反害之矣。
多骨疽乃生於大腿之中,多生一骨者是,乃濕熱而生者也。
治之得法,則易易耳,否則變生可畏。
方用當歸一兩,金銀花一兩,白芍一兩,柴胡一錢,茵陳三錢,龍膽草二錢,白朮三錢,生甘草三錢,水煎服即愈。
(〔批〕化骨至神丹。)
苟或失治,即長一骨,橫插於皮間作痛,必須取出此骨始愈。
以鐵鋏鉗出之,外用前生肌方藥膏貼之,兩個即愈。
此方妙在用白芍。
蓋白芍能平肝木,又能活筋。
多骨疽者,非骨也,筋變為骨,似骨而非骨也。
白芍不特平肝木之火,兼能散肝木之邪,邪去則筋舒,筋舒則似骨非骨者盡化、又加金銀花原能去毒,此二味之所以相濟也。
足疽亦濕熱也。
方用金銀花一兩,蒲公英一兩,生甘草三錢,當歸一兩,薏仁二兩,水煎服。
一劑即愈。
(〔批〕祛濕消邪散。)
蓋此方妙在用薏仁為君,蓋濕氣必下受,而水流必下行,薏仁去濕而利關節之氣,金銀花去火毒之邪,助之以生甘草,則邪易散而濕易退矣。
然而血虛則水氣易侵,濕邪易入。
今用當歸以補其血,血足水無所侵,而濕難以入,故用之合宜,而病可速效也。
腳脛之生爛瘡,亦濕熱也。
往往兩腿腐爛,臭氣難聞。
若止以湯藥治之,未易奏效。
先以蔥湯溫洗,後以白蠟一兩,黃丹二兩,韭菜地上蚯蚓糞二兩,炒乾一兩五錢,冰片五分,潮腦三錢,麝香五分,血竭五錢,鉛粉一兩,炒松香三錢,乳香去油三錢,沒藥三錢,銅綠三分,輕粉一錢,兒茶三錢,各為絕細末。
乘蔥湯洗濕之時,滲在瘡口之上,必然癢不可當,但不可用手抓其癢。
少頃必流黃水,如金汁者數碗,再用蔥湯洗之,又滲又流又滲,如是者三次,則水漸少而痛漸止矣。
(〔批〕分濕消毒至神丹。)
明日用前膏藥,以濃皮攤膏,仍入此末藥,加入二錢貼之,任其水出。
倘癢之極,外以鶴翎掃之即不癢,貼二膏即止水而愈。
腿癰即照多骨治法,不再立方。
腳脛爛瘡,內服湯藥。
金銀花一兩,薏仁二兩,茯苓一兩,生甘草五錢,牛膝五錢,萆 五錢,半夏五錢,肉桂五分,水煎服。
(〔批〕分濕內化丹。)
自貼膏藥,連用此方,二劑即愈。
此方妙在薏仁為君,金銀花、萆 為臣,茯苓為佐使。
蓋薏仁去兩足之濕,茯苓能分消脾胃中之濕氣,生甘草、金銀花能解鬱熱之毒,而萆 又善走足,且能祛濕健脛,又加之牛膝以助其筋力,則爛濕之瘡,有不去之如失者乎,此下治之最妙者也。
張公曰︰下治法盡於此矣,余欲尚贊高深。
多骨之生也,雖生於濕熱,而成之不由濕熱也,必有人喜飲涼水,好食果品而成之。
初生多骨疽之時,即用大黃一兩,芙蓉葉晒乾為末一兩,麝香三分,冰片三分,五倍子一兩,藤黃三錢,生礬三錢,各為末,米醋調成如濃糊一樣。
塗於多骨疽之左右四周,以藥圍其皮肉,中留一頭如豆大,以醋用鵝翎不時掃之,若不掃,任其干圍,則無益也,一日夜即內消。
(〔批〕消毒散。)
疽生於環跳之間,不用此圍藥,多成多骨疽。
故疽一生,無論其有骨無骨,即以此藥敷之,神效。
其餘癰疽癤毒,亦以此藥敷之,無不神效。
華君曰︰予無可論。
雷公曰︰我亦有治多骨之方,用內消之法最奇效。
大凡毒至於環跳之穴者,即多骨疽也。
用人參三錢,大黃五錢。
蒲公英一兩,金銀花二兩,天花粉三錢,薏仁三兩,先用水六碗,煎薏仁取湯三碗。
煎前藥三碗。
分作二次服,二日服兩劑即消,神方也。
若已潰,用天師方法治之。
(〔批〕天師云︰方神奇之甚,勝吾方也。)
(鶴膝風古多用大防風湯,內氣血藥並用,以病在下焦陰分故也。
此除去血藥,想用宜於初起之時。
如病久,古方恐不可廢,李子永識。)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