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氏錦囊秘錄雜症痘疹藥性主治合參卷四十二穀部鶯粟米】
鶯粟米
鶯子粟,其花有千葉者,紅白紫黑色有數種。
一鶯內子數千萬,植細如葶,藶而色白,味甘寒潤燥,主除解毒下氣,和中行風氣逐邪熱,止反胃去胸中痰滯,丹石發動,不能下食,和竹瀝煮作粥,食之極美。
粟殼,味酸澀;微溫無毒,以味酸澀收斂,故止嗽瀉痢脫肛遺精多用之。
若咳嗽,尚有風寒或痰火未清,瀉痢,尚有積滯未盡,遺精由於濕熱下流者,而誤用之,其病反痢。
阿芙蓉即鶯粟花之津液也。
鶯粟結青苞時,午後以大針刺其外面青皮,或三五處,切勿損傷裡面硬皮,次早津出,以竹刀刮取入瓷器,陰乾用之,氣味與粟殼相同,而酸澀更甚,故止痢之功尤甚。
痘瘡行漿時,泄瀉不止,用五厘至一分,未有不愈,近世取為房術藥中用者,亦取其收澀固精之丸耳。
鶯粟米,一名御米。
主胸膈稠痰凝滯,噎塞反胃,不可多用,動氣膀胱。
殼去淨筋膜,蜜炙醋炒,俱可以性澀固腸斂肺之能,為久瀉虛嗽要藥。
遺精脫肛,並所云焉。
倘濕熱濕痢,不可誤加,否則,殺人如劍。
引用http://jicheng.sabi.tw/jcw/book/%E9%A6%AE%E6%B0%8F%E9%8C%A6%E5%9B%8A%E7%A7%98%E9%8C%84/50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