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氏錦囊秘錄痘疹全集卷二十三論痛癢】
論痛癢
諸痛為實,諸癢為虛。
實者,邪氣實;虛者,正氣虛也。
蓋瘡疹為火,火盛則痛,火微則癢,故常作痛者,此邪氣之實也。
痘瘡之毒,發於皮毛肌肉之間,氣以束之,血以潤之,醞釀其毒以抵於化,在正氣周全而不舍,毒瓦斯變化而未成,則鬱而作痛,此其常也。
毒化膿成,其痛自己。
至於肉如刀割,膚如錐刺,大痛不止,叫號多哭者,此則皮傷肉,故不勝其毒,又痛之變,而為壞症也。
常作癢者,此正氣之虛也。
《經》曰:胃者,水穀之海,六腑之大源也。
五味入口,則藏於胃,以養五臟。
若胃氣既虛,則水穀不化,津液內竭,不能輸精於皮毛,氣失其衛,血失其榮,不能醞釀毒瓦斯以至成,乃使毒瓦斯浮沉隱伏,聚散倏忽,灼於皮毛,所以癢也,其治宜補氣血,和中托裡,其癢必已。
若至瘙癢不止,爬搔破壞皮脫肉坑者,此毒瓦斯內陷,正氣外脫,不旋踵而告受矣。
然先痛後癢者,此常候也。
蓋先則毒未解化,其火正盛,宜爾作痛,厥後膿成,毒解火氣漸微,宜爾作癢也。
但痛癢俱不宜甚耳。
《經》曰:諸痛癢瘡皆屬心火。
火熾則血熱,熱則干涸,干涸則氣滯。
而作痛也。
然初出時即痛者,是發未盡,而熱毒燎灼於肌膚也。
既出稠密而痛者,是毒盛而血瘀滯也。
六日以前多用發散,六日以後多用活血。
因干滯而痛者,則以水楊湯浴之。
至於痘瘡發癢,如能食而便堅者,邪氣內實,正氣外虛也。
倦食而泄瀉者,正氣內虛,邪氣外實也。
更有火邪搏於肌膚之間,不能即出,以致燥灼腠理而癢者。
亦有醉酒之人近炙,或衣被重復而發癢者。
更有血方流行,而為風寒外束,故鬱滯而作癢者。
總痘色紫赤,飲食能進,而氣血充足者,其癢屬血熱,治宜清涼解毒。
如色不紅活,乳食不進,而氣血不足者,其癢屬虛寒。
然胃主肌肉,又為氣血之源,故治並宜調脾進食,活血勻氣,則免癢塌之患。
總而言之,痛為實,癢為虛;熱微則癢,熱甚則痛;痛癢皆屬於火,而虛實大有不同矣。
虛則為癢,痛則為實者,大概言之也。
空則必癢,癢則必塌,理勢之必然也。
但焦紫與灰白,其症將危,勢必俱癢。
可見氣虛者作癢,而血熱者亦作癢,故貴治者於起脹之日,如血熱者,先為清熱涼血;氣虛者,先為補中益氣,則自無此患,如待症成,而後治之,必難愈矣。
然其人能食,或大便堅,抓破之處,復灌成膿,其無痘處,又出一番,大小不一,是雖盡破,尚可救治,若瘙癢之時,其人顛倒悶亂,抓破之處,不復灌成膿水,或成坑窟,或即干黑,或皮自脫,又兼嗆水嘔食,水漿不進,泄瀉失音,寒戰切牙,手足厥逆,腹脹啼叫,是皆死症也。
然在初見黏而遍身癢者,此邪氣欲出,因皮膚閉密,其火游移往來,故癢也。
引與傷寒太陽病身癢汗不出者同治法,宜使腠理開通,則邪氣得泄,痘起而癢自去,所謂火鬱則發之義也。
若膿灌已成,勢將收斂而癢者,是邪氣將散,正氣欲復榮衛和陽,故知癢也。
此與諸瘡癤類,將痊而癢者相同,不須憂慮,但謹記之,勿令搔破液潰,揚起壯灌漿,當血化為水,水為成膿之時,其毒未化,而渾身瘙癢,爬搔不寧者,此為惡候,是與傷寒陽明經痛皮中如蟲行者同論。
此所謂虛風外搏,邪氣內強也。
有痂落後而疤痕癢者,因榮血耗損,皮膚干燥,是以浮火游行,火甚則痛,火微則癢耳,治宜清火滋陰為主。
大抵出形而皮肉紅艷,起發而皮嫩多水者,其後必然癢塌,不可不預為調理也。
然癢塌二症相因,故塌者,未必不癢,癢者,未必水塌。
不塌而癢,癢可治也;不癢而塌,塌可治也;塌癢並作者,定然難療。
至若爬破,如湯火泡者,不治。
並氣離血散,陷塌發癢而無膿者,不治。
引用http://jicheng.sabi.tw/jcw/book/%E9%A6%AE%E6%B0%8F%E9%8C%A6%E5%9B%8A%E7%A7%98%E9%8C%84/31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