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術堪輿學苑】

標題: 【景岳全書-卷之四十七賢集外科鈐下外科鈐下臀癰五十六】 [打印本頁]

作者: 我本善良    時間: 2012-9-6 19:31
標題: 【景岳全書-卷之四十七賢集外科鈐下外科鈐下臀癰五十六】

景岳全書-卷之四十七賢集外科鈐下外科鈐下臀癰五十六

 

 

●馬益卿曰:臀癰證,臀居小腹之下,此陰中之陰也,道遠位僻,雖曰多血,然氣運不到,血亦罕來,中年之後,尤慮患此,纔有腫痛,參之脈證,但見虛弱,便與滋補,氣血無虧,可保終吉。

 

●立齋曰:凡治此者,毋傷脾胃,毋損脾氣,但當以固根本為主。

 

若焮痛,尺脈緊而無力者托之。

 

腫硬痛甚者,隔蒜灸之,更以解毒,不作膿者,托裏為主。

 

不作膿而痛者,解毒為主。

 

不潰或潰而不斂者,托裏為主。

 

●又,治法曰:若腫硬作痛者,形氣虛而邪氣實也,用托裏消毒散。

 

微腫微痛者,形氣病氣俱虛也,用托裏散補之。

 

欲作膿者,用內托羌活湯。

 

若痛甚者,用仙方活命飲。

 

大勢既退,亦用托裏消毒散。

 

若脾虛不能消散,或不潰不斂者,六君子加芎,歸,黃耆。

 

若陰虛不能消散,或作渴便淋者,六味丸加五味子。

 

若陽虛不能潰,或膿清不能斂者,用補中益氣湯。

 

氣血俱虛者,十全大補湯。

 

若腫硬未成膿者,用隔蒜灸及活命飲。

 

潰後宜豆豉餅及補中益氣,十全大補二湯。

 

若灸後大勢已退,餘毒未消,頻用熨以補其氣,以消餘毒為善。

 

●又曰:凡毒氣已退,不起者,但可補其血氣,使膿速成而鍼去之,不可用內消之論。

 

若腫高而軟者,發於血脈。

 

腫下而堅者,發於筋骨。

 

肉色不變者,發於骨髓也。

 

膿血大泄之後,當大補氣血為先,雖有他證,以末治之。

 

●巡按陳和峰,脾胃不健,常服消導之劑,左腿股及臀患腫。

 

余曰:此脾氣虛而下注,非瘡毒也,當用補中益氣倍加白朮。

 

彼惑於眾人云白朮能潰膿,乃專以散腫消毒為主,而腫益甚,體益倦。

 

余用白朮一味煎飲而消。

 

儒者楊啟元,左臀患此,敷貼涼藥,腫徹內股,服連翹消毒散,左體皆痛。

 

余以為足三陰虧損,用補中益氣湯以補脾肺,用六味丸加五味子以補肝腎,股內消而臀間潰,又用十全大補湯而瘡口斂。

 

一儒者焮腫痛甚,此邪毒壅滯,用活命飲,隔蒜灸而消。

 

後因飲食勞倦,腫痛復作,寒熱頭痛,此元氣虛而未能復也,與補中益氣湯,頻用熨法,兩月而愈。

 

一男子患臀癰,作膿而痛,以仙方活命飲二劑痛止,更以托裏消毒散,膿潰而瘥。

 

一弱人臀癰膿成不潰,以十全大補湯數劑始托起,乃鍼之,又二十餘劑而愈。

 

薛按。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