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卷之四十六聖集外科鈐上外科鈐上論汗下十】
●仲景治傷寒,有汗,吐,下三法,東垣治瘡瘍,有疏通,托裏,和營衛之三法,用之得宜,厥疾瘳矣。
假如瘡瘍腫硬木悶,煩熱便秘,脈沉而實,其邪在內,當先疏其內以下之。
焮腫作痛,便利調和,脈浮而洪,其邪在表,當先托其裏以汗之。
仲景曰:瘡家雖身體疼痛,不可發汗,汗之則發痙。
苟不詳審而妄為汗,下,以致血氣虧損,毒反延陷,少壯者難以潰斂,老弱者多致不救。
見<外科樞要>羅謙甫云:丁巳歲冬月,予從軍曹州,有牛經歷者,病頭目赤腫,耳前後尤甚,疼痛不可忍,發熱惡寒,牙關緊急,涕唾稠粘,飲食難下,不得安臥。
一瘍醫於腫上砭刺四五百鍼,腫亦不減,其痛益甚,莫知所由。
予往診視,其脈浮緊,按之洪緩。
此證乃寒覆皮毛,鬱遏經絡,熱不得散,聚而為腫。
經云:天寒則地凍水冰,人氣在身中,皮膚緻密,腠理閉,汗不出,氣血強,肉堅澀。
當是之時,善行水者,不能往冰,善穿地者,不能鑿凍,善用鍼者,亦不能取四厥,必待天溫凍解,而後水可行,地可穿,人脈亦猶是也。
又云:冬月閉藏,用藥多而少鍼石也,宜以苦溫之劑,溫經散寒,其病自已,所謂寒緻腠理,以苦發之,以辛散之也。
遂用托裏溫經湯,依方餌之,以薄衣覆其首,以厚被覆其身,臥於煖處,使經血溫,腠理開,寒氣散,陽氣升,大汗出後,腫減八九,再服則去麻黃,防風,加連翹,鼠粘子,腫痛悉愈。
經言汗之則瘡已,信哉斯言!或云仲景言瘡家雖身痛不可發汗,其理何也?余曰:此說乃營氣不從,逆於肉理,而生瘡腫,作身疼痛,非外感寒邪之病,故戒之以不可發汗,汗之則成痙也。
又問:仲景言鼻者不可發汗,復言脈浮緊者,當以麻黃湯發之,血自止,所說不同,其故何也?予曰:此正與瘡家概同。
夫人身之與汗,異名而同類。
奪汗者無血,奪血者無汗。
今血妄行,為熱所逼,更發其汗,是反助熱邪,重竭津液,必變凶證,故不可汗。
若脈浮則在表,脈緊則在寒,寒邪鬱遏,陽不得伸,熱伏營中,迫血妄行,上出於鼻,故當用麻黃湯散其寒邪,使陽氣得舒,其血自止,又何疑焉。
或者嘆曰:知其要者,一言而終,不知其要,流散無窮。
潔古之學,可謂知其要者矣。
●東垣云:瘡瘍有因風熱外鬱,其人多怒,其色赤,其腫高,結硬而痛,其脈洪緊而弦,是邪客於血脈之上,皮膚之間,故發其汗而通其營衛,則邪氣去矣。
又曰:瘡瘍諸病,凡面赤者,雖伏大熱,禁不得攻裏,攻裏則下利。
此以陽邪怫鬱在經,宜發表以去之,故曰火鬱則發之,雖大便數日不見,宜多攻其表,以發散陽氣,少加潤燥之藥以潤之,如見風脈風證,只宜用風藥發表,風邪解則大便自通也。
若只乾燥閉澀,止宜潤之,切不可下也。
但瘡瘍鬱胃,俗呼昏迷是也,宜汗之則愈。
●初虞世云:凡癰疽始作,須以大黃等藥亟轉利之,勿以困苦為念,與其潰爛而死,不若利之而死,況有生道哉。
古人立法,率用五香,連翹,漏蘆等藥,貧乏者單煮大黃湯以利之,至於膿潰,乃服黃耆等藥以排膿,<千金>,<外臺>備矣。
世以瘡發於外不行轉利而死者多矣。
●立齋曰:按前證,若腫高焮痛,臟腑閉結,屬內外俱實者,當用前藥瀉之。
若漫腫微痛,臟腑不實,屬內外俱虛者,當用內托補之。
若患腫無頭,肉色不變,當助胃壯氣,令其內消。
若疼痛不止,焮腫不消,當用人參黃耆湯以托裏排膿。
若飲食少思,肌肉不生,當用參耆托裏散以補養脾胃。
立齋曰:王德之患發背,脈浮數,按之則澀,大便五六日不行,腹不加脹。
余曰:邪在表不在裏,但因氣血虛,飲食少,故大便不行,非熱結也,宜生氣血為主。
彼不信,以為積毒在內,仍用大黃,遂連瀉不止,更加發熱呃逆,飲食不進而死。
其子曰:瀉亦能為害乎?余曰:服利藥而利不止者死。
不當瀉而強瀉,令人洞泄不禁者死。
下多亡陰者死。
曰:瘡瘍乃積毒在臟,若不驅逐,何以得解?余曰:瘡瘍雖積毒在臟腑,治法先當助胃氣,使根本堅固,參以行經活血時宜之藥,非宜妄用大黃也。
今其病在表,而反以峻利之劑重奪其陰,其可乎哉?故曰:表病裏和而反下之,則中氣虛,表邪乘虛而入,由是變證百出。
雖云脈浮數者邪在表,當用托裏復煎散,然其間黃芩,蒼朮亦不敢妄用;脈沉實者邪在裏,當用內疏黃連湯,然其中大黃,檳榔亦不敢妄用。
況浮數澀主氣血皆虛,且邪既在表,而反用峻劑,重傷其裏,誅伐無過,不死何俟?
●愚謂瘡腫之屬表邪者,惟時毒,丹毒,斑疹,及頭面頸項上焦之證多有之,察其果有外邪,而脈見緊數,證有寒熱者,方宜表散。
然散之之法,又必辨其陰陽盛衰,故或宜溫散,或宜涼散,或宜平散,或宜兼補而散,或宜解毒而散,此散中自有權宜也。
又如裏證用下之法,則毒盛勢劇者大下之,滯毒稍輕者微下之,營虛便結而毒不解者養血滋陰而下之,中氣不足而便結壅滯者潤導而出之,凡此皆通下之法,但宜酌緩急輕重而用得其當耳。
故必察其毒果有餘,及元氣壯實,下之必無害者,方可用下,否則不但目前,且尤畏將來難結之患。
是以表證不真者不可汗,汗之則亡陽;裏證不實者不可下,下之則亡陰。
亡陰亦死,亡陽亦死,醫固可以孟浪乎?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