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書卷之四十五烈集痘疹詮痘瘡下發渴五十四】
●痘疹發渴者,裏熱也。
以火起於內,銷爍真陰,所以發渴。
又其津液外泄,化為膿漿,則營氣虛耗,亦以致渴。
此痘瘡之常候也,若微渴不甚,不必治之。
惟大渴者,乃由火盛,然亦須察其虛實以為調理,切不可因其作渴,即以西瓜,梨,柿之類,輕以與之,恐脾肺受寒,致生他患也。
外有乾渴,論在在泄瀉條中,所當參閱。
●痘瘡氣血內耗,微熱微渴而喜湯者,宜七味白朮散,或五福飲加麥門冬,五味子。
●脾肺多熱,渴而喜冷者,宜人參麥門冬散,或生脈散。
●痘瘡多熱多躁,口燥咽乾,大渴引飲,喜冷能食,或大便乾結者,此熱在肺胃二經,宜人參白虎湯,甚者再加黃連。
若痘後熱渴者,此餘火未清也,其治亦然。
●痘瘡自利不止,腎陰虧損而作渴者,病作少陰,速宜陳氏十二味異功散,或九味異功煎。
●大便秘結,腹滿煩熱,內火不清而作渴者,四順清涼飲。
●痘瘡發熱時,便見大渴,唇焦舌燥,此心火太炎,腎水不升,故血液枯耗也,急宜解之,以葛根解毒湯。
●程氏曰:痘瘡初發之源,乃壬癸水也,水既流出,其源必竭,奚不作渴?由此觀之,可見治渴者,必不可不滋腎水。
●薛氏曰:凡渴欲飲水者,當審其熱之虛實,若屬虛熱,雖欲水而不多飲,當用七味白朮散;若係實熱,索水喜飲者,當以犀角磨水服,其後亦無餘毒之患。
歡迎光臨 【五術堪輿學苑】 (http://aa.wsky.ink/) | Powered by Discuz! X3.1 |